數字世界的成功約會技巧

瞭解線上約會的科學原理可以將令人沮喪的體驗變成富有成果的任務

浪漫關係可以在任何地方開始。

當丘位元之箭射中你時,你可能在教堂或學校,下棋或打壘球,在聚會上與朋友的朋友調情,或者在火車上專心做自己的事。然而,有時丘位元會去度假,或者睡個長覺,或者放鬆一下馬拉松式地觀看Lifetime原創電影。今天,許多人沒有等待反覆無常的射箭手恢復工作,而是使用線上約會網站和應用程式來掌控自己的浪漫生活。

千百年來,各種文化都發展出了滿足交配和繁殖的進化需求的習俗。在當今西方世界,個人在很大程度上被期望自行尋找浪漫伴侶,這個過程可能會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情感能量——而且不提供任何保證。線上尋找約會物件的能力為單身人士提供了一種對看似隨機過程的適度控制,並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到成百上千名潛在的伴侶。這種前所未有的機會去追求超出社交圈和常去之地的浪漫,幫助催生了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傳統的線上約會網站是這樣運作的:使用者建立個人資料來描述自己,然後在網站上根據各種標準搜尋可能的浪漫伴侶——例如,在他們的地理位置附近,或者按教育程度、年齡範圍或宗教信仰。一些網站試圖扮演媒人的角色,並使用專有演算法來建議使用者之間的配對,而另一些網站則給予客戶自由。到2009年,僅僅在網景釋出第一個主要的網路瀏覽器15年後,四分之一的異性戀夫婦和三分之二的同性戀夫婦是在網上認識的。

使用線上約會服務的單身人士無需塗抹香水或古龍水,也不必為夜生活做準備,他們可以在喝早晨咖啡、在工作會議期間或在睡前躺在床上10分鐘時瀏覽潛在的伴侶。這不是你祖父母時代的約會方式。

並非所有的變化都是建設性的。線上約會的機制中潛藏著關鍵的假設。一個假設是,人們能夠很好地判斷線上個人資料中描述的哪些品質會在現實生活中吸引他們。第二個前提是,並排比較多個潛在的伴侶是評估相容性的有效方法。第三個前提是,當兩個人的問卷回答與精巧的數學相結合時,可以揭示他們潛在的浪漫相容性。幾項科學研究表明,這些推測都不是真的。

線上約會的假設(這些假設被服務提供商的誇大宣傳所強化)與人類心理的現實之間的脫節常常導致不滿。狂熱的使用者可能每月花費數十小時瀏覽個人資料,但很少安排約會。他們可能會聯絡數十個潛在的伴侶,但只有一小部分人會回覆他們。他們可能會與那些“紙上談兵”看起來完美的人安排約會,但卻在第一次約會時發現,他們兩人之間沒有任何化學反應。

對於線上約會者來說,接下來的是生存指南。對於其他人來說,瞭解今天的約會方法可以揭示人類心理的奧秘。

為自己設定限制

線上約會幾乎與典型的夜間外出尋歡作樂截然不同。在酒吧裡,一個男人可能會先環顧四周,然後再將目光落在那位三十多歲的黑髮女郎身上,她有著友好的微笑和閃亮的眼睛。如果他走近她並設法開始交談,他可以觀察她的非語言暗示——例如她的手勢、姿勢和目光——當他試圖逗她發笑時。

如果他是在線上約會網站上閱讀她的個人資料,他就會了解到她在週末玩棋盤遊戲,擔任糕點師,並且喜歡恐怖電影。作為一個仍然被童年觀看《猛鬼街》所困擾的藝術電影鑑賞家,他可能已經點選跳過了她。

由於浪漫的誘惑總是觸手可及,掃描——並隨意拒絕——數十個個人資料的誘惑力很強。我們都重視擁有選擇權,但選擇太多可能會削弱我們做出明智決定的能力。在一項實驗中,瀏覽了20個而不是4個線上約會個人資料的人更容易錯誤地記住這些個人資料中的資訊。在第二個實驗中,隨著個人資料的數量從4個增加到24個再到64個,使用者從耗時的選擇策略(關注和整合多個線索)轉變為懶惰的策略(表面上檢查少數要素,並且沒有有效地結合它們)。

這些認知偏差很難但並非不可能克服。注意您在一次瀏覽會話中掃描了多少個人資料,並設定時間限制。以可管理的組塊檢視個人資料,並考慮聯絡,比如每20個使用者中的一個。請記住,個人資料背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監控您的心態

人們傾向於根據他們遇到浪漫物件的方式來不同地評估他們。非浪漫領域的許多研究表明,當人們並排比較多個選項(稱為聯合評估心態)時,與當他們孤立地評估一個特定的可能性(稱為單獨評估心態)時相比,他們傾向於優先考慮不同的品質。

一項針對即將入學的大學新生的研究在宿舍分配的背景下探討了這個想法。在得知他們將被隨機分配到12個宿舍中的哪一個之前,學生們預計物理特徵,例如建築物的位置和房間的大小,將強烈影響他們未來的幸福感。這些屬性最終都沒有預測他們的幸福感。相反,體驗性的品質——例如與室友的關係和宿舍的社交氛圍——勝過了任何住宿的物理特徵。

對期望與現實之間差異的一種解釋是,新生在做出預測時處於聯合評估心態,而在住在分配的宿舍時處於單獨評估心態。在搬進來之前,他們對不重要的物理差異更敏感,僅僅是因為當他們比較和對比這12個宿舍時,這些差異很容易判斷。瀏覽潛在浪漫伴侶的個人資料也可能觸發聯合評估心態,並導致使用者高估那些容易評估但不太可能決定相容性的品質。實際上,傳統的線上約會個人資料中充滿了細節,這些細節往往與難以辨別的、促進關係幸福感的體驗性特徵基本無關。例如,教育水平或外貌吸引力可以很容易地透過個人資料來評估,而融洽的關係和性化學反應只能面對面評估。

參與聯合評估也會加強所謂的評估心態,並削弱行動心態。當處於評估心態時,一個人會根據可用的替代方案批判性地評估一個特定的選項。相比之下,當處於行動心態時,一個人會專注於一個特定的選擇,例如理想的伴侶,並積極地追求它。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約會都涉及一定程度的評估。然而,並排評估無數的線上約會個人資料似乎引發了關於一般人群的特別強烈的評估心態,以及關於任何個人的特別微弱的行動心態。我們建議花點時間想象一下與個人資料背後的人面對面交談會是什麼樣子。在心理上模擬社互動動可能會讓你不那麼挑剔,並且更有動力去考慮你可能相容的各種方式。

廣撒網

研究表明,線上約會者通常目標過高。他們聯絡客觀上最理想的個人——那些個人資料讓他們看起來最性感或最富有的人——的頻率遠高於其他人。在現實世界的約會場景中,聚會的參與者不會都蜂擁而至一位有吸引力的人,但這基本上是在網上發生的事情,因為這些約會者看不到一個人已經受到了多少關注。這些人最不可能回覆電子郵件,結果導致湧入約會的人和他們的追求者都感到沮喪。

部分問題似乎源於約會者在這些網站上有意或無意地採取的態度。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中,喬治城大學的麗貝卡·海諾和她的同事將線上約會描述為“關係購物”。購物的比喻很貼切。就像在Zappos.com上尋找8碼皮革鞋一樣,線上約會者透過使用諸如收入和髮色等屬性搜尋個人資料來尋找伴侶,而不是可能更重要的因素,例如幽默感或融洽關係。一位線上約會者將購物心態描述如下:“你知道,‘我要她,她,她’——就像從目錄中挑選一樣。”另一位線上約會者同意:“我可以挑選和選擇;我可以選擇我想要的尺寸,就像買車一樣,我在尋找什麼配置。”

這種清單心態突顯了我們在浪漫關係方面的自我認知不足。在一項實驗中,評估線上約會者書面個人資料的研究參與者表示,他們更被那些描述被操縱以符合他們自己特有的偏好的人所吸引。然而,在簡短的現場互動之後,參與者陳述的偏好不再能預測浪漫興趣。這些實驗表明,對我們特別有吸引力或沒有吸引力的線上個人資料描述,並不能很好地指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會覺得有吸引力的東西。

與其糾結於找出誰擁有最具吸引力的個人資料,不如儘快跳過個人資料瀏覽,並且從一開始就不要對這個過程期望太高。保持開放的心態去發現你正在見面的人,以及你最終可能會愛上的人——以及可能也愛你的人。

用心溝通

傳統的線上約會網站包括簡單的方法,例如匿名電子郵件和線上聊天功能,供使用者與潛在的約會物件溝通。實際上,有約會希望的人必須透過這些方法之一進行對話,然後才能切換到個人電子郵件帳戶或透過社交媒體互相傳送訊息。如果這些互動進展順利,尋求浪漫關係的人通常會很快同意面對面見面。

不幸的是,許多潛在的戀愛關係從未開始。一個原因是,並非網站上的所有個人資料都代表付費或活躍使用者。(當促進婚外情的服務Ashley Madison在2015年遭受資料洩露時,主流媒體的消費者瞭解到,只有極小一部分女性個人資料實際上與真實女性相關聯。)此外,對最初示好的回覆可能寥寥無幾。在一項研究中,男性回覆了他們在約會網站上收到的四分之一的訊息,而女性回覆了六分之一。更樂觀的是,這項研究沒有發現積極的回應會讓人退縮的證據;回覆速度越快,互惠通訊就越有可能繼續。如果你感覺到火花,不要欲擒故縱。

在這個階段,萌芽的關係仍然很脆弱。不要等待太久才安排約會。許多開始在約會網站的訊息系統之外進行溝通的配對會在一個月內,通常在一週內面對面見面。這樣做是明智的,因為研究表明,雖然少量的電子郵件或線上聊天可以在兩個約會者見面時增加吸引力,但過多的電子郵件或線上聊天往往會灌輸過於具體的期望,這可能會使初次見面變得複雜。

最終,在浪漫關係開始之前,人們必須面對面評估某些東西。學者們仍在努力確定這“某些東西”到底是什麼,但它似乎存在於行為同步、化學反應和直覺評估的交匯處。一些情感反應甚至可能基於感官體驗,例如氣味,而這些是無法透過數字螢幕收集到的。面對面見面也可以作為親密關係發展之前的重要的現實檢驗:在個人資料或電子郵件中撒謊要比面對面容易得多。

不要指望匹配演算法

一些知名約會網站承諾透過專有的匹配演算法將使用者與特別相容的伴侶進行匹配。不幸的是,這些公司未能提供任何令人信服的證據來支援他們的說法。我們建議您在投入有時需要大量資源才能加入這些服務的資源之前,以及在允許匹配演算法從您的潛在約會池中排除伴侶之前,先考慮這種侷限性。無論好壞,約會網站的演算法可能可以透過評估個體差異(例如神經質或藥物濫用史)來辨別哪些人更有可能遇到關係問題。有些人確實比其他人更擅長維持親密關係。透過評估這些型別的特徵,線上約會網站有可能比個人約會者更有效率和更有效地篩選出在關係方面有挑戰的人。這是一項潛在有用的服務,只要您不是不幸被淘汰的人之一。

然而,這種過濾服務所產生的結果遠不及基於演算法的匹配網站通常承諾的那樣。他們承諾識別出與您特別相容的潛在伴侶——甚至是您的靈魂伴侶——這種說法聽起來非常可疑。問題不僅僅在於沒有匹配網站拿出任何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其演算法有效。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數十年的研究表明,一段關係的命運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只有在雙方見面後才會出現——例如,伴侶之間如何應對人際衝突,一起應對不可預測的事件,或互相分享好訊息的方式。由於匹配網站表現出的野心或創造力不足,他們的方法完全基於在面對面見面之前可以瞭解的個人品質。因此,這些演算法在預測約會物件是否會在甜點上逗留或快速要求結賬方面顯得力不從心。辨別兩個人是否會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更是遙不可及。

近年來,我們多次向這些基於演算法的匹配網站發出挑戰,要麼拿出證據支援他們的說法,要麼停止宣傳。任何訓練有素的科學家都很清楚如何測試給定的演算法是否真的有效:線上約會者將被隨機分配到四個實驗條件之一。在等待名單對照組中,參與者不會經歷任何干預。安慰劑對照組將由那些相信自己正在被網站的演算法匹配但實際上是隨機匹配的受試者組成。關係能力對照組中的約會者將與那些通常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人隨機配對,而不是,比如說,特別神經質的人。最後,演算法組中的個人將與由網站的匹配技術選擇的人配對。

如果第四組的成員體驗到的浪漫結果優於其他三組的參與者,那麼我們將有可靠的證據證明該演算法是有效的。鑑於我們已經反覆闡明瞭匹配網站如何證明其價值,令人懷疑的是,沒有一個網站這樣做——或者允許獨立學者代表其進行研究。在聲稱使用科學的匹配網站實際進行充分的實驗之前,線上約會者在為這些服務支付溢價之前應該三思而後行。

乘上Tinder浪潮

傳統的線上約會網站仍然活躍且執行良好,但一種基於智慧手機的替代方案——移動約會最近已成為主流。移動約會網站利用GPS技術幫助單身人士找到附近潛在的伴侶,採用極簡主義的使用者介面,比傳統的線上約會網站更有效地幫助人們面對面見面。Tinder在2014年席捲了約會界,並且至今仍然是佔據主導地位的移動約會網站,它採用了一個簡單的程式,使用者可以檢視潛在伴侶的照片,如果對伴侶感興趣則向右滑動,如果不感興趣則向左滑動。如果兩個人互相在對方的影像上向右滑動,他們就可以透過應用程式開始發簡訊,甚至可以安排十分鐘後的第一次約會。

移動約會網站既有缺點也有優點,但後者大於前者。從缺點來看,在移動約會網站上做出最初的浪漫決定往往比其他形式的約會(包括傳統的線上約會網站)更基於外貌。從優點來看,移動約會規避了傳統線上約會網站的三個主要缺陷:強調研究個人資料以評估相容性、某些個人被他們沒有表示出興趣的人發來的資訊淹沒的趨勢,以及關於匹配演算法的虛假宣告。移動約會幫助人們與他們原本不會遇到的人安排第一次約會——而且它的效率遠高於傳統的線上約會網站。

瞭解什麼有效

“線上約會”是一個用詞不當的名稱。線上發生的是相遇。約會發生在酒吧、咖啡館、體育賽事或州立公園——與線下相遇的人約會的地點相同。一旦你進行了第一次約會,你就可以評估你對對方的吸引力程度。如果有火花,你可以繼續發展。也許這將是一段短暫的戀情。也許這將是永遠幸福。一旦你進行了第一次約會,剩下的就取決於你了(至少在你準備好再次回到線上平臺尋找新物件之前是這樣)。

線上約會服務的某些方面非常出色。約會網站為客戶提供了潛在的浪漫來源,這些來源可能是他們原本無法獲得的。它們可以將地理和社交網路邊界超越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這些好處對於最需要它的人來說可能尤其強大——包括那些有社交焦慮症、最近搬到一個新城市或日程繁忙而限制了社交機會的人。

總的來說,線上約會網站為世界帶來幸福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這個行業仍然年輕,這可能就是它有這麼多缺陷的原因之一。隨著這些服務越來越多地融入最佳的關係科學,它們將繼續發展和改進。當巧妙而嚴謹地運用這些網站時,它們可以幫助數百萬孤獨的心找到愛。

更多探索

婚姻市場中的正式中介:型別學和回顧。 Aaron C. Ahuvia 和 Mara B. Adelman,《婚姻與家庭雜誌》,第54卷,第2期,第452–463頁;1992年5月。

線上約會中的匹配和分類。 Günter J. Hitsch 等人,《美國經濟評論》,第100卷,第1期,第130–163頁;2010年3月。

尋找伴侶:網際網路作為社會中介的興起。 Michael J. Rosenfeld 和 Reuben J. Thomas,《美國社會學評論》,第77卷,第4期,第523–547頁;2012年8月。

親密關係。 第二版。 Thomas N. Bradbury 和 Benjamin R. Karney。 W. W. Norton,2013年。

理想伴侶偏好的預測效度:回顧和薈萃分析。 Paul W. Eastwick、Laura B. Luchies、Eli J. Finkel 和 Lucy L. Hunt,《心理學公報》,第140卷,第3期,第623–665頁;2014年5月。

SA Special Editions Vol 25 Issue 1s這篇文章最初以“數字世界的約會”為標題發表於SA Special Editions 第25卷第1s期(),第104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sex0316-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