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晶體講述地球已知最早隕石撞擊的故事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最近,許多近地小行星成為了頭條新聞,但值得慶幸的是,近期內沒有一顆可能撞擊我們。 然而,在我們星球的早期情況並非如此。 科學家們推測,在三十億到四十億年前,中心太陽系遭受了一場災難性事件的衝擊,該事件使物體在其形成初期就衝向了內行星。 月球、火星和金星都因這些撞擊而留下了隕石坑盆地的疤痕,但在地球上卻看不到此類跡象。 現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獲得了首個直接證據——來自澳大利亞和南非的古代岩層——表明我們的星球在 35 億年前經歷了一次隕石撞擊。 據報道,肇事天體大約是 6500 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的兩倍大,並引發了時速 500 英里的海嘯,席捲全球。

為了確定撞擊的日期,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加里·R·拜爾利和他的同事研究了在回收的岩石中被稱為球粒的微小顆粒。 隕石撞擊會留下這些液滴的痕跡,這些液滴是由汽化的小行星凝結而成的,以及地球上稀有金屬的痕跡。 透過測量被稱為鋯石的礦物顆粒內鈾和鉛的放射性衰變——鋯石是由火山等地球過程產生並且極其耐變化的——該團隊將撞擊的日期確定為 34.7 億年前,正負兩百萬年。

儘管這次碰撞具有災難性,但沒有留下撞擊坑,科學家們也不知道撞擊發生在何處。 他們說,撞擊很可能發生在水中,因為當時地球的大部分都被淹沒,由此造成的破壞將有助於抹去撞擊的跡象。 “一個直徑 20 公里的隕石穿過海洋並撞擊下方的岩石只需一兩秒鐘,”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合著者唐納德·R·洛威說。 “這將產生數公里高的巨大海浪,這些海浪將從撞擊地點擴散開來,席捲整個海洋,併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海嘯——對微大陸造成巨大的侵蝕,並撕裂海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