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老虎貿易反而刺激獅骨銷售

環保主義者強調,不僅要解決野生動物產品的供應問題,還要解決需求問題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生態學家表示,中國打擊非法老虎產品的行動導致從南非到亞洲的獅骨貿易激增。

據稱,在中國,“虎骨”浸泡的葡萄酒和傳統藥物很受歡迎。但是,根據7月16日釋出的一項研究,當中國在2006年和2007年收緊對銷售老虎和其他亞洲大型貓科動物的零部件的規定時,可能“無意中引發了一系列相互關聯和意想不到的事件”,導致非洲獅子的骨骼被出口以填補需求缺口。該報告由英國牛津大學野生動物保護研究小組(WildCRU)和國際野生動物組織TRAFFIC聯合釋出。

WildCRU生態學家兼該研究的合著者安德魯·洛夫裡奇說,將獅骨偽裝成虎骨進行交易的行為以前就已為人所知,但沒有量化。報告顯示,從南非售出的獅骨骼數量從2008年的約50具增加到2011年的573具,其中大部分銷往亞洲。(更近幾年的資料尚未公佈)。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該研究的作者於7月15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封信中,他們指出,南非的貿易是戰利品狩獵業的副產品,被獵殺的獅子幾乎都是人工飼養的。南非的特殊之處在於,該國超過9000只獅子中約有68%是圈養的,通常是為了大型狩獵活動而圈養,因此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一項管理此類交易的條約)允許銷售。

但是,洛夫裡奇擔心,對獅骨的需求增長如此之大,可能會刺激其他非洲國家的貿易。許多國家沒有大量的圈養獅子種群,因此野生貓科動物可能會面臨風險。

爭議的根源
環保主義者表示,獲得野生動物產品的合法手段的存在可能會鼓勵違法行為,因為它為市場提供了稀有且因此備受追捧的供應。許多人指出,在中國合法批准的老虎養殖(中國是野生動物商品的最大市場)是一種助長對老虎產品渴望的模式。

上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農場,用於繁殖極度瀕危的動物。但調查發現,這些貓科動物實際上經常被繁殖用於獲取毛皮並製成虎骨酒——一種據說可以增強男性效能力的奢侈品。環保組織、世界銀行以及英國和印度的野生動物官員都對老虎養殖表示失望,他們認為這會鼓勵偷獵。

抑制需求
中國官員最近公開銷燬違禁象牙並參與關於加強執法的外交討論,以此來宣傳他們打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決心。但他們不太願意討論需求問題。中國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在北京告訴《自然》雜誌:“中國需要的是食物和水,而不是象牙。”

弗吉尼亞州前皇家史密森尼保護生物學研究所的馬亨德拉·什雷斯塔說,鑑於虎骨的商業價值,解決對虎骨零部件的需求將更加棘手。“我不確定部長是否瞭解中國對包括象牙在內的各種野生動物零部件和產品的需求程度,”他補充道。

報告作者表示,更好地區分合法出售的獅子零部件與其他非法交易的零部件將有助於阻止未經批准的出口。但環保主義者一致認為,迫切需要透過消除需求來挫敗買家。“解決方案必須在消費者方面,”洛夫裡奇說。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15 年 7 月 16 日首次釋出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