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冒險進入青藏高原的人類,這個地方常被稱為“世界屋脊”,他們面臨著我們物種所能忍受的最殘酷的環境之一。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這裡寒冷而乾旱,氧氣含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科學界長期以來認為,直到15000年前,人類才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這是根據考古證據表明,最早的已知定居點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海拔3000米處。但現在新的基因資料表明,這可能發生得更早——最早可能追溯到最後的冰河時代,62000年前。
更好地理解現代藏族人的基因混合和多樣性,可能有助於重建該地區的遷徙和人口擴張歷史,並可能有助於解開藏族人的種族起源之謎——以及人類如何適應高海拔低氧環境之謎。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對38名藏族人和39名漢族人(該國的主要民族)的整個基因組進行了測序,並將結果與世界各地其他民族已發表的基因組序列進行了比較——這些資訊使研究小組能夠查明不同人群的共同基因起源,並更好地瞭解西藏的遷徙歷史。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可以追溯到62,000-38,000年前的祖先的藏族特有DNA序列……這代表了最早對青藏高原的殖民,”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人口遺傳學家許書華說。許書華的著作於9月發表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並在溫哥華舉行的美國人類遺傳學會年會上進行了展示。自從最初的遷徙以來,隨著冰河時代對青藏高原的控制日益加強,藏族人和非藏族人之間的基因混合可能停滯了數萬年——這表明進入西藏的遷徙降至最低。“遷徙路線可能被冰蓋切斷了,”許書華說。“即使對於最強悍的狩獵採集者來說,那裡也太惡劣了。”
但是大約在15,000到9,000年前——在所謂的末次盛冰期(LGM)之後,在此期間地球的冰蓋達到了最廣的範圍,氣候也最為惡劣——人們成群結隊地湧入西藏。“這是塑造現代藏族基因庫的最重要的遷徙浪潮,”許書華說。“我們真的可以看到那段時間高原上人口的快速擴張。”他補充說,有趣的是,這也是藏族和漢族的共同祖先分裂的時候——這與之前一項研究表明,分化發生在晚至2750年前的說法相反。
“這是第一項對藏族人整個基因組進行測序的研究,其解析度令人印象深刻,”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的考古學家馬克·奧爾德弗 (Mark Aldenderfer) 說,他沒有參與許書華的研究。他說,藏族人和漢族人之間更早的分化是有道理的,因為自15000年前以來,青藏高原上就存在著連續的物質文化。
奧爾德弗補充說,這項研究“還詳細說明了來自不同方向的不同人群如何結合他們的基因,最終創造了我們稱之為藏族人的人群。” 資料顯示,當今藏族人的基因構成中,94%來自現代人類——可能是那些在第二次遷徙浪潮中冒險進入西藏的人——其餘部分來自古代人族,如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和未知群體。藏族基因組的現代部分與東亞人有82%的相似性,與中亞人有11%的相似性,與南亞人有6%的相似性。“在所有民族群體中,漢族人與藏族人的親緣關係最為密切,”許書華說。
這些發現還揭示了一個驚人的基因連續性,自從高原在62,000年前首次被殖民以來。“這表明西藏一直有人居住——即使在氣候方面最艱難的時期也是如此,”許書華說。香港大學地理學家張大衛(David Zhang)說,這種觀點與普遍認為的任何早期高原居民都會在惡劣氣候時期(如LGM和另一個被稱為新仙女木事件的時期,介於12,900年至11,600年前)被淘汰的觀點相矛盾,張大衛沒有參與許書華的研究。
2002年,張大衛和一位同事在《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發表了一項有爭議的研究,顯示在曾經是軟泥的岩石中發現了至少六個人的手印和腳印,這些岩石的年代可追溯到20,000年前,位於西藏腹地海拔4,000米處。基於此,他們推測在LGM高峰期有人居住在西藏,但該遺址附近缺乏考古發現,這讓人對此產生了懷疑。“很多人認為這不可能,”奧爾德弗說。“但是有很多地方[那些早期人群]可以居住,那裡的當地條件並沒有那麼糟糕,例如高原上的大河谷。” 他補充說,手印和腳印是在高原上眾多溫泉之一附近發現的,這些溫泉可能為植物、動物和人類提供了避難所。
在北京8月舉行的第33屆國際地理大會上提出的兩項獨立的考古研究也支援了許書華的基因資料所暗示的西藏定居的古老性。由甘肅省蘭州大學考古學家董光輝領導的一個團隊公佈了人類存在的最早考古證據——可追溯到39,000-31,000年前——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邊緣。該遺址富含石器和動物骨骼,位於海拔2,500米處,薩爾溫江畔。“這可能代表了人類在高原上殖民的第一步,”董光輝說。“那些狩獵採集者隨後可能會沿著河谷向高原內部擴張。”
第二項研究將海拔4000米以上的人類定居日期推後了4000年。青海師範大學考古學家侯光良和他的同事最近挖掘出一個可追溯到11500年前的考古遺址,這與許書華的研究表明的第二次也是更重要的遷徙浪潮相符。侯光良在地理大會上表示,該遺址靠近黃河的一條主要支流,富含木炭——這是人類用火的明顯跡象。“這可能幫助高原居民在接近新仙女木事件末期的高海拔地區嚴酷條件下生存下來,”他說。
奧爾德弗說:“越來越清楚的是,人類在高原上的居住比我們之前認為的要早得多,也更持久。” 然而,他強調,拼圖中仍然缺少一些部分:“需要進行更多的挖掘才能彌合這些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