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長達三十年的新研究表明,吮拇指或咬指甲的幼兒在童年後期可能不太容易 患上過敏症。
研究人員表示,儘管研究結果並不表明孩子們應該養成這些習慣,但研究結果確實表明,這些習慣有助於 預防持續到成年期的過敏症。
“許多父母不鼓勵這些習慣,我們也沒有足夠的證據來[建議他們]改變這一點,”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呼吸流行病學副教授羅伯特·漢考克斯博士說。“我們當然不建議鼓勵咬指甲或吮拇指,但也許如果孩子有這些習慣之一,並且[他們]難以停止,那麼知道這可能會 降低他們患 過敏症的風險,也算是一種安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從一項針對 1972 年或 1973 年出生於紐西蘭的 1000 多名兒童的持續研究中提取了資料。孩子們的父母被問及他們孩子吮拇指和咬指甲的習慣四次:在孩子們 5 歲、7 歲、9 歲和 11 歲時。研究人員還在孩子們 13 歲時使用皮膚點刺試驗對他們進行了過敏測試,然後在他們 32 歲時再次對孩子們進行了隨訪。
結果表明,吮拇指或咬指甲的孩子中有 38% 至少有一種過敏症,而沒有這些習慣的孩子中,有 49% 至少有一種過敏症。[過敏了嗎?避免這 7 個錯誤]
此外,當研究參與者 32 歲時,這些童年習慣與較低過敏風險之間的聯絡仍然存在。即使研究人員考慮了可能也會影響一個人過敏風險的潛在混雜因素,例如他們的父母是否過敏,他們是否 養寵物,他們是否在嬰兒時期接受母乳餵養以及他們的父母是否吸菸,這種聯絡仍然存在。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與只有兩種習慣之一的孩子相比,在年幼時既吮拇指又咬指甲的孩子在 13 歲時甚至更不容易過敏。然而,根據今天(7 月 11 日)發表在《兒科》雜誌上的研究結果,當參與者 32 歲時,不再發現這種關聯。
新的結果與 2013 年在同一雜誌上發表的另一項研究結果一致,該研究發現,母親吸吮孩子安撫奶嘴的孩子患過敏症的風險較低。“儘管接觸[病原體]的機制和年齡不同,但兩項研究都表明,免疫反應和過敏風險可能受到接觸口腔細菌或其他微生物的影響,”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寫道。[給戶外愛好者的 7 個季節性過敏策略]
新的發現也為所謂的 衛生假說提供了支援,該假說認為,汙垢和細菌過少的環境可能會使兒童更容易患上某些疾病,包括過敏症。漢考克斯告訴 Live Science,似乎“接觸微生物會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使我們不太可能患上過敏症”。
版權所有 2016 年 LiveScience.com,Purch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出版、廣播、改寫或再發布此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