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托馬斯·愛迪生的午睡技巧激發創造力

一項研究表明,在即將入睡的朦朧狀態中醒來可能有助於您解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Thomas Edison sleeping under a tree in a light-colored suit.

1921年,托馬斯·愛迪生在一棵樹下小憩,美國總統沃倫·哈丁(右側就座)正在閱讀報紙。

T托馬斯·愛迪生以反對睡覺而聞名。在1889年發表在《大眾科學》上的一次採訪中,這位精力充沛的燈泡發明家聲稱他每晚的睡眠時間從不超過四個小時。他認為,睡眠是浪費時間。

然而,愛迪生可能依靠睡眠來激發他的創造力。據說這位發明家在小睡時,雙手各握一個球,他認為,當他入睡時,球會掉到地板上並把他吵醒。這樣他就可以記住我們在昏昏欲睡時產生的各種想法,而這些想法我們通常不會回憶起來。

睡眠研究人員認為,愛迪生可能已經意識到了一些事情。《科學進展》雜誌2021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在我們剛開始進入睡眠時,即N1階段或非快速眼動(非REM)睡眠階段1的半清醒狀態中,我們會有短暫的創造力和洞察力。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我們能夠利用睡眠和清醒之間的這種臨界狀態——稱為催眠狀態——我們可能會更容易回憶起我們那些聰明的想法。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下去。


受愛迪生的啟發,巴黎腦研究所的德爾芬·烏迪耶特和她的同事向103名參與者提出了數學問題,這些問題有一個隱藏的規則,可以讓他們更快地解決問題。16名立即破解線索的人被排除在研究之外。其餘的人被給予20分鐘的休息時間,並被要求以傾斜的姿勢放鬆,同時右手拿著一個玻璃杯。如果杯子掉落,他們將被要求報告在鬆手之前他們在想什麼。

在整個休息期間,受試者接受了多導睡眠圖檢查,這是一種監測大腦、眼睛和肌肉活動以評估一個人清醒狀態的技術。這有助於確定受試者是清醒、處於N1還是N2狀態——我們睡眠的下一個、稍深的階段。

Thomas Edison resting in his laboratory in New Jersey,

愛迪生在新澤西州的實驗室休息時,會短暫地從工作中抽身出來。但這位發明家不想花太多時間睡覺。

福特基金會

休息結束後,研究物件再次被提出數學問題。那些進入N1階段的人破解隱藏規則的可能性是整個實驗過程中保持清醒的人的近三倍,幾乎是滑入N2階段的人的六倍。正如作者所說,這種“頓悟時刻”並沒有立即發生。相反,它發生在隨後多次嘗試解決數學問題之後,這與之前關於洞察力和睡眠的研究一致。

愛迪生透過掉落物體來阻止深度睡眠的技巧是否有效尚不清楚。在63名因昏昏欲睡而掉落玻璃杯的受試者中,有26名在透過N1睡眠後才這樣做。儘管如此,研究結果表明,我們在入睡前確實有一個創造性的視窗期。

烏迪耶特說,和愛迪生一樣,她個人對睡眠的體驗啟發了這項研究。她說:“我一直有很多催眠體驗,夢境般的體驗,這些體驗長期以來一直讓我著迷。”“我非常驚訝,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幾乎沒有科學家研究過這個時期。”

201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短暫的“清醒靜止”或安靜休息,增加了發現烏迪耶特實驗中使用的相同數學規則的機率。威爾士卡迪夫大學的心理學家佩妮·劉易斯認為,快速眼動(REM)睡眠——眼睛快速來回移動且大多數夢境發生的階段——和非REM睡眠共同作用以促進問題解決。

然而,在很大程度上,烏迪耶特並不知道有任何其他研究專門關注睡眠開始對創造力的影響。不過,她可以指出許多歷史上關於這種現象的例子。

“亞歷山大大帝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可能都使用了愛迪生的技巧,或者傳說如此,”烏迪耶特說。“一些啟發偉大發現的夢境可能是催眠體驗,而不是夜夢。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化學家奧古斯特·凱庫勒在‘半睡半醒’時看到一條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後,發現了苯的環狀結構,當時他還在熬夜工作。”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也使用了愛迪生方法的一種變體:他在睡覺時手中拿著一把鑰匙,放在金屬盤子上,當他掉落鑰匙時,鑰匙會發出撞擊聲將其吵醒,據說這激發了他的藝術意象。

“這項研究讓我們同時深入瞭解意識和創造力,”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亞當·哈爾·霍洛維茨說,他設計了與催眠狀態互動的技術,但沒有與烏迪耶特團隊合作。“重要的是,”他補充說,“這是一種你可以回家自己嘗試的研究。拿起一個金屬物體,躺下,專注於一個創造性的問題,看看你能遇到什麼樣的頓悟時刻。”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心理學家喬納森·斯科勒也未參與該專案,他指出,這項研究不一定證明任何人都能在這個早期睡眠階段挖掘他們的創造力。正如他指出的那樣,“居住在‘甜蜜區’也可能只是讓研究參與者精神煥發,使他們更容易在以後解決問題。”但斯科勒承認,這項研究的發現可能非常可靠。“新的結果表明,存在一個創造性的睡眠甜蜜點,在此期間,個體睡得足夠熟,可以接觸到原本無法接觸到的元素,但又沒有完全沉睡到失去素材的程度,”他說。

儘管睡眠以大腦“關閉”時期而聞名,但從神經學角度來看,睡眠是一個極其活躍的過程。數十億個腦細胞放電,幫助重新啟用和儲存記憶,並且,似乎也允許我們構想我們的精神創造。

烏迪耶特希望不僅透過其他研究來證實她的發現,而且還希望確定,透過利用睡眠和清醒之間臨界時期的創造潛力,關注我們的催眠狀態是否有助於解決現實世界的任務和問題。此外,她和她的團隊還考慮了腦機介面在精確識別與睡眠開始相關的腦電波模式方面的潛力,從而可以精確識別人們應該在他們可能產生頓悟的時刻被喚醒的時間。

“我們甚至可以教人們如何隨意達到這種創造性狀態,”烏迪耶特設想道。“想象一下,當人們達到正確的狀態時播放聲音,當他們過度進入睡眠時播放其他聲音。這種方法可以教會他們如何識別創造性狀態以及如何達到這種狀態。”

Bret Stetka 是一位居住在紐約市的作家,也是 Medscape Neurology(WebMD 的子公司)的編輯主管。他的作品曾發表在《Wired》、《NPR》和《Atlantic》上。他於 2005 年畢業於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Stetka 於 2022 年去世。

更多作者:Bret Stetka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26 Issue 4本文最初以“像天才一樣午睡”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 326 卷第 4 期(),第 74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422-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