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影片正在反過來監視你

竊取你的感覺 警示了公司如何使用情緒識別技術

人工智慧不僅可以識別面孔;最新的技術還試圖讀取面部表情來評估受試者的感受。這些系統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並且容易出現嚴重錯誤,但計算機程式設計師兼電影製作人諾亞·萊文森仍然擔心在未來看到它們被廣泛使用。“我們一直都在給這些公司無限制地訪問我們的面部,”他說。“我們使用Snapchat在臉上新增濾鏡。我們自拍並將其釋出到Instagram上,我們還使用FaceTime之類的應用程式相互交流。”

萊文森決定以這個想法為基礎製作他的下一部電影。“我想,鑑於我們給予他們訪問我們面部的所有許可權,他們最有可能對我們做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麼?”他說。他想象公司可能會分析使用者的照片,以確定每張照片中的情緒,然後將此與其他資料結合起來,從而對人們的思想和偏好做出全面的結論。“如果他們將[情緒分析]與其他輸入相關聯,例如透過GPS獲取的位置或您正在消費的內容會怎麼樣?”他說。“他們會了解你對某個地方、某件事,甚至可能是某人的感受——如果他們檢查你的文字歷史的話。”然後,科技巨頭可以將這些關於您的行為和觀點的資料轉售給其他方。

因此,萊文森開始研究情緒識別技術——並很快意識到它的使用可能並非完全是假設性的。“當我開始在谷歌上搜索時,我發現了專利,揭示了科技公司實際上已經領先一步了,”他說。“他們顯然至少在五年前就一直在考慮完全相同的事情。”他將這項研究融入了他的新“互動紀錄片”中。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人們線上觀看竊取你的感覺此處提供)時,觀看者自己的臉——通常會裝飾著虛擬太陽鏡或其他數字貼紙——會與可愛的動物、披薩和隨機人類等庫存影像同時出現在螢幕上。這些視覺效果快速閃過,同時旁白愉快地討論情緒識別的工作原理以及科技公司如何使用它。為了演示這項技術的功能,該影片將其應用於觀看者:萊文森將開原始碼改編成一個程式,該程式使用裝置的網路攝像頭來分析觀看者對其他螢幕影像的反應。

換句話說,當您觀看此影片時,它會反過來監視您。“我認為這不僅是一種討論這些能力,而且實際展示它們的非常有趣的方式,”密歇根大學資訊學院的助理教授、隱私研究員弗洛裡安·紹布說道,他沒有參與萊文森的新專案。根據觀看者的反應,這部紀錄片會即時得出結論。這些結論從顯而易見的(觀看者傾向於看自己的臉的頻率和他們表情的平均範圍)到令人毛骨悚然的(他們有多喜歡披薩或小狗——以及他們更喜歡看白人還是黑人),再到真正離譜的(他們估計的收入和智商得分)。

萊文森說,他將他的六分鐘影片編碼為在網路瀏覽器中工作,並避免儲存資訊,因此它收集的資料將在關閉視窗時消失。但是,他懷疑科技公司是否會如此迅速地刪除他們的發現。而且,並非只有他一個人擔心這種可能性。在萊文森提交了該專案的描述和草稿後,非營利性瀏覽器開發商Mozilla以5萬美元的“創意媒體獎”資助了竊取你的感覺。Mozilla還向Snapchat傳送了一份請願書,該請願書已提交了一項情緒識別專利,要求該公司分享是否已將此技術應用於使用者的照片和影片。(在紀錄片結尾,觀看者可以按提示微笑,以將他們的簽名新增到請願書中。)

當被要求置評時,擁有Snapchat的公司Snap的代表列出了一些隱私原則和政策,但拒絕分享公開回應。然而,紹布表示,一些科技公司的服務條款不一定會透露他們是否正在使用情緒識別技術。據他說,隱私政策可能會提及公司會收集使用者資料以改進其服務——但這些解釋很少提供有關公司收集的確切資訊以及如何將其貨幣化的具體細節。“如果他們用它來向您展示特定的廣告,那也許有點令人毛骨悚然,”他說。“但我認為更令人擔憂的部分是,如果他們允許其他人根據您的精神狀態來定位您或將此資訊出售給資料經紀人。”畢竟,這種型別的資訊交換已經存在了。“當您訪問一個網站或使用移動應用程式時,通常會有 10 到 20 個不同的第三方在跟蹤您正在做的事情,”紹布說。“存在一個龐大的資料經濟,其中有許多您從未聽說過的影子公司和資料經紀人,他們最終會收集或接收大量關於您的資料。”

Sophie Bushwick is tech editor at 大眾科學. She runs the daily technology news coverage for the website, writes about everything fro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jumping robots for both digital and print publication, records YouTube and TikTok videos and hosts the podcast Tech, Quickly. Bushwick also makes frequent appearances on radio shows such as Science Friday and television networks, including CBS, MSNBC and National Geographic. She has more than a decade of experience a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New York City and previously worked at outlets such as Popular Science,Discover and Gizmodo. Follow Bushwick on X (formerly Twitter) @sophiebushwick

More by Sophie Bushwic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