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緬甸中南部的溪流中,生活著一種生物,它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有感知能力的米粒——當然,這是一種有很多話要說,聲音像手提鑽的米粒。
透明魚 Danionella cerebrum 只有 12 毫米長,是現存最小的脊椎動物之一,但它可能是世界上按重量計算最吵鬧的動物。在水下近距離測量,雄性 D. cerebrum 的叫聲達到了驚人的 140 分貝。柏林夏裡特醫學院的研究員維裡蒂·庫克說,這和鞭炮一樣響亮,她研究的是聲學交流期間的大腦活動。對於水面上的人耳來說,這種魚的叫聲聽起來像短促的啁啾聲或嗡嗡的嗚咽聲,可持續一分鐘以上。
但是,為什麼這麼小的魚會發出如此響亮的尖叫聲呢?里斯本大學海洋生物學家克拉拉·阿莫林說,有時,這似乎是“情歌”,她是最近一項關於 D. cerebrum 的研究在《美國聲學學會雜誌》. 上發表的合著者。阿莫林、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拉奎爾·瓦斯康塞洛斯及其同事比較了不同水箱中魚群產卵的數量。* 結果發現,最健談的群體——不一定是最多的群體——似乎產卵最多。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阿莫林說,可能是 D. cerebrum 刺耳的求愛曲編碼了關於雄性健康狀況的資訊。她指出,持續一分鐘如此響亮地歌唱需要令人印象深刻的能量投入,雌性可能更喜歡具有發聲耐力的配偶。在一些發聲魚類中,雄性的情歌甚至可以加速雌性卵子的成熟並促進產卵。
庫克最近發現,雄性 D. cerebrum 透過快速收縮肌肉發出驚人的聲音,這些肌肉迫使一塊微小的軟骨像鼓一樣敲擊它們的魚鰾,魚鰾是一些魚用來控制浮力的充氣器官。
無論 D. cerebrum 用其響亮的叫聲告訴雌性什麼,它也向科學家們揭示了很多關於大腦如何運作的資訊,庫克說。這種小魚已經成為神經科學領域有前景的模型動物:它們一生都保持透明,而且它們的頭骨頂部永遠不會閉合,從而形成類似天窗的東西。這意味著,在基因編輯和熒光蛋白的幫助下,科學家們可以觀察到當單個神經元變得活躍時,它們實際上會發光,庫克解釋說。她說 D. cerebrum 的健談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機會,來繪製參與脊椎動物聲音產生和處理的神經通路。
D. cerebrum 擁有所有現存脊椎動物中最小的大腦——幾乎比罌粟種子還小。但庫克警告說,不應低估它。“即使是小大腦的小魚也有複雜而有趣的行為,”她說。而且,看起來,愛情永存。
*編者注(8/13/24):此句在釋出後經過編輯,以澄清 Raquel Vasconcelos 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