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進展使我們離“氫經濟”更近一步

工程師們早就知道如何利用太陽能制氫氣,但一種新方法使這個過程更加持久耐用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氫目前用於提煉原油和合成氨,氨是現代農業中使用的化肥的關鍵組成部分。氫也可用作生產綠色電力的原料,以及為汽車和卡車提供動力的環保燃料電池的成分。但氫通常由蒸汽加熱天然氣產生,這會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和其他環境問題。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用一種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方法來取代這個過程——而最近在《自然能源》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就宣佈了這樣一個突破。

新方法依賴於光電化學(PEC)裝置,這是一種太陽能電池,與其它方法相比,它可能更有效地分解水分子。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努力設計一種既高效又耐用,足以實現成本效益的PEC裝置。18年前,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的電化學家約翰·特納設計了一種由磷化鎵銦和砷化鎵半導體層組成的裝置,這是一個關鍵的進步。這些材料比其他選擇更有效地將陽光轉化為電能。特納的設計保持了太陽能制氫轉化效率最高的記錄,直到2015年。但是,電池在使用時所暴露的酸性溶液很快就將其分解,使得其產生的氫氣過於昂貴。

對於新的設計,由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化學家 Jing Gu 領導的研究人員在半導體層上添加了塗層,以防止酸腐蝕。這些保護性塗層顯著延長了特納高效設計的壽命,並生產出一種PEC裝置,該裝置在耐久性測試中仍能保持其80%的效能。“氫經濟”——消費者可以自己製造氫氣來為汽車提供動力,為房屋供暖或製冷——可能還不會立即到來,但至少這項工程壯舉讓這樣的未來聽起來不那麼像烏托邦式的炒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