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 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他的合作者撰寫了兩篇關於看似截然不同的事物的論文。其中一篇是他後來不自在地形容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的量子糾纏:原子或亞原子粒子等物體之間令人驚訝的聯絡,這些物體可能相距甚遠。另一篇是蟲洞,這是相對論預測的空間和時間遙遠區域之間的捷徑。
包括本期封面故事“黑洞、蟲洞和量子時空的秘密”的作者胡安·馬爾達西那在內的理論家的工作表明,這兩種現象之間存在驚人的聯絡。正如他所寫,“量子力學的糾纏和廣義相對論的蟲洞實際上可能是等價的”——具有深遠的意義,包括有一天可能發展出量子力學和時空統一理論的誘人可能性。
並非科學的每個領域都屬於理論領域,在理論領域中,我們可能會爭論特定研究領域的真實性及其可能的最終結果。在許多或許更平凡的人類努力領域,由於無數實驗學家在數十年或更長時間內進行的數千項研究中提供了基於證據的檔案,我們知道真相是什麼樣子的。儘管如此,有些人仍然會否認資料。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選舉年,有如此多的候選人甚至拒絕基本真理,履行大眾科學(大眾科學)在 1845 年第一期中向讀者做出的承諾似乎尤其恰當:“在進行本出版物時,我們將努力避免對任何地方性、宗派或政治黨派主題表達任何情感;但我們將充分發揮獨立性,偶爾揭露無知和欺詐行為。”
考慮到這一點,我們提供“我們知道的 5 個真相”。在一系列文章中,我們的專家作者描述了研究具有確定性的領域:進化過程解釋了我們今天所知的生命,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是真實存在的,疫苗不會導致自閉症,順勢療法是無稽之談,事實上外星人沒有訪問過我們的藍色星球。該專題揭示了許多其他謬論,有些有趣,有些令人沮喪。
正如愛因斯坦本人在 1950 年 4 月的大眾科學(大眾科學)文章“論廣義引力理論”中寫道,“唯有經驗才能決定真理。” 希望更多人能夠接受這種經驗以及基於證據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