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寨卡病毒比公共衛生官員預期的更具危害性。目前,它正在 50 多個國家/地區傳播。截至 5 月中旬,已有七個國家或地區報告了與該病毒有關的小頭畸形或其他嚴重出生缺陷病例,該病毒透過蚊蟲叮咬、輸血或與感染者的性接觸傳播。它也可以在懷孕期間從母親傳給胎兒。
德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頓醫學分校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分析表明,儘管寨卡病毒在近 70 年的時間裡傳播範圍很廣,但不同毒株之間的基因差異很小。例如,目前在美洲的毒株和之前在法屬波利尼西亞發現的另一種毒株實際上彼此無法區分(白色框中的組)。如果該病毒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化如此之小,那麼為什麼現在才抬頭呢?科學家們尚不確定,但蚊子方面新的實驗工作表明,該病毒一直以來都可能造成有害的健康影響和爆發。因此,突變不太可能賦予新的能力。相反,公共衛生官員可能不瞭解寨卡病毒的潛力,因為該病毒直到最近才主要在偏遠地區傳播。
來源:斯科特·C·韋弗,德克薩斯大學醫學分校,《寨卡病毒的媒介和宿主》,2016 年 2 月 26 日;愛德華·B·海耶斯,《非洲以外的寨卡病毒》,載於《新興傳染病》,第 15 卷,第 9 期;2009 年 9 月;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圖表由蒂芙尼·法蘭特-岡薩雷斯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