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加速推廣更環保的製冷方案

傳統空調的普及旨在保護人們免受酷熱侵襲,但也可能加劇氣候變暖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空調和其他製冷系統被廣泛認為是保護人們免受極端高溫(隨著氣候變化而加劇)有時造成的致命影響不可或缺的。

然而,根據昨天發表在《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在應對已經過高的製冷和室內空調需求方面,仍然存在一個“全球盲點”,僅空調一項,預計到2050年需求將增加兩倍。報告警告說,這是一個嚴峻的現實,因為許多製冷系統都是碳密集型的,並且本身就會加劇全球變暖。

“從我們吃的食物到藥品儲存,再到我們在家、學校或辦公室的舒適度和生產力,製冷對人類的福祉和健康至關重要,”報告合著者、牛津馬丁未來製冷專案首席研究員拉迪卡·科斯拉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推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科斯拉在一份宣告中補充說,因此,如果社會不盡快開始實施可持續的製冷解決方案,他們就有可能“將世界鎖定在一個致命的反饋迴圈中,即對製冷能源的需求進一步推動溫室氣體排放,並導致全球變暖更加嚴重。”

研究人員檢查了數千篇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同行評審論文,並得出結論,更環保的製冷系統可以幫助實現所有17個目標,其中包括遏制全球飢餓、減少性別不平等和改善人類整體健康狀況。報告稱,這是可能的,因為極端高溫會極大地影響從糧食生產到水質,再到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專注能力等方方面面。

儘管有證據表明高效的製冷系統與改善社會和環境結果之間存在聯絡,但作者認為,“前所未有的需求增長以及可持續製冷的潛在益處”在當代可持續發展辯論中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他們強調,這對世界各地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為了彌合這一差距,該研究表示,可以利用技術發展、創新商業模式、有意的基礎設施和監管來提高製冷的普及性,並使其更環保。

例如,城鎮可以將“被動式和節能型”製冷機制嵌入城市基礎設施中,以減輕極端高溫對室內和室外的影響。這可能需要旨在減少“城市熱島”效應的專案,例如種植更多樹木、開發新公園和建造綠色屋頂——所有這些都能自然地冷卻城市空間。

報告稱,鑑於“到2050年,世界城鎮和城市人口預計將達到66%”,城市地區將成為“製冷需求的中心”,因此這些策略將特別有用。

作者還建議空調公司採用“製冷即服務”的商業模式,旨在使可持續製冷更經濟實惠,尤其是在炎熱的低收入地區。公司不按系統本身收費,而是透過保留系統所有權並向客戶收取系統執行和維持舒適熱環境的費用來盈利。這將降低甚至消除現金拮据的家庭可能難以承受的前期成本。

報告稱,在一個“處於前所未有的製冷需求邊緣”的世界背景下,這些干預措施是眾多措施中的一部分,這些措施“在敏銳地意識到當前時刻為利用製冷作為透鏡來審視我們未來的可持續性提供了非凡機遇的同時,提供了一條前進的道路。”

經 E&E News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E&E 在 www.eenews.net 提供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的每日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