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7年以來,作為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增加了三分之一,全球漁業產量下降了1060萬公噸,維持人類生存所需的土地面積已膨脹至每人超過54英畝(22公頃)。然而,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本週釋出的《全球環境展望》,地球今天大約只能為每人提供39英畝(15公頃)的土地。“自1987年的第一份報告以來,”該報告的作者在談到這段時期時寫道,“沒有任何重大問題的未來趨勢是樂觀的。”
儘管取得了一些成功——例如《蒙特利爾議定書》將破壞大氣臭氧層的化學物質減少了95%,以及受保護的棲息地面積增加到佔地球表面的12%——但人類的影響仍在持續增長。例如
生物多樣性——地球正處於其45億年曆史中的第六次大滅絕之中,而這一次主要是人為造成的。物種滅絕的速度比化石記錄中的平均速度快100倍。超過30%的兩棲動物、12%的鳥類和23%的我們所屬的哺乳動物綱都受到威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氣候——過去一個世紀,平均氣溫已經攀升了1.4華氏度(0.76攝氏度),並且在未來可能會再升高8.1華氏度(4.5攝氏度),除非採取“ drastic” 的措施來減少主要來自燃燒化石燃料的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警告說,發達國家需要到本世紀中葉將這種導致全球變暖的汙染減少60%到80%,以避免可怕的後果。“如果想取得快速進展,社會和經濟結構的根本性變革,包括生活方式的改變,至關重要。”
食物——每英畝土地種植的食物量已達到一公噸,但這種強度的增加也正在導致以前可耕種土地的快速荒漠化,以及對化學農藥和化肥的依賴。事實上,如果沒有這種施肥,世界65億人口中的40億人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持續的人口增長以及轉向更多肉類飲食的趨勢,使得環境規劃署預測食物需求可能會增加兩倍以上。
水——世界十大主要河流中,包括美國的科羅拉多河和格蘭德河,由於對水的需求,每年至少有一部分時間無法流入大海。而且這種需求還在上升;報告預測,到2025年,發展中國家對淡水的需求將增加50%,工業化國家將增加18%。與此同時,人類活動正在汙染現有的淡水,汙染物包括從化肥徑流到藥品等各種物質,氣候變化正在使冰川萎縮,而冰川為近三分之一的人類提供飲用水。報告稱:“在缺水國家,不斷升級的用水需求負擔將變得無法忍受。”
該報告的作者——388名科學家,並由大約1000名同行進行了評審——將該報告視為“採取緊急行動的呼籲”,並譴責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全球應對措施“非常不足”。報告宣稱:“維持[人類]所需的資源量超過了現有資源。”
“對地球自然資源和基於自然的資源的系統性破壞已經達到了挑戰經濟體經濟可行性的程度,”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在一份宣告中說。“我們留給孩子們的賬單可能證明是無法償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