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做出遠超巴黎協定所規定的努力,致命的氣候變化可能會在本世紀末威脅到世界上大部分人口。
這是由一個國際氣候科學和政策權威小組昨天釋出的兩份相關報告的結論,他們警告說,避免危險變暖的視窗期正在關閉。 他們表示,可能必須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
科學家徐陽揚和 Veerabhadran Ramanathan 在一篇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的論文中發現,地球大氣中 2.2 萬億噸二氧化碳已經有 1/20 的可能性會導致生存威脅的變暖。 這種“肥尾”情景意味著到 2100 年,世界將經歷報告中定義的“生存/未知”的變暖,即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 5 攝氏度以上。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自中新世暖期以來,氣溫從未如此之高。 這種低機率但非常極端的情景可能會使世界上大多數人面臨致命的熱應激,其中 25 億人面臨與變暖相關的病毒,世界 20% 的物種將面臨滅絕。
Ramanathan 在一份宣告中說:“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知道飛機有高達 1/20 的墜毀機率,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會選擇為我們的孫子孫女繫上飛機座椅的安全帶?” “面對可能造成生存威脅的氣候變化,我們已經把他們放到了那架飛機上。”
該報告還發現,在一切照舊的情景下,氣溫有 50% 的機率會升高到 4 攝氏度,這是一個不那麼極端但仍然高度危險的水平。《巴黎協定》的長期目標是將升溫幅度控制在遠低於 2 攝氏度的範圍內。
為了避免這種命運,徐和 Ramanathan 建議各國在不久的將來採取三項減緩“槓桿”。 他們寫道,世界必須在 2050 年之前實現碳中和,溫室氣體排放量在 2020 年達到峰值——這一速度與各國在巴黎做出的自願承諾不符。 相比之下,美國在奧巴馬總統領導下承諾到 2050 年將排放量比 2005 年的水平減少 80%——特朗普政府表示將取消這一承諾。
研究人員表示,各國還必須解決氫氟碳化物等短壽命氣候汙染物,這些汙染物會在短期內大大加速變暖,並從目前的大氣中去除一些碳。 他們寫道,如果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減排的轉變足夠迅速,那麼將需要更少的碳匯。 但是,排放的碳越多,就需要越多以植樹造林、碳封存和技術形式進行的碳提取。
徐和 Ramanathan 將他們的研究結果提交給了 33 位政策和科學專家,他們彙編了一份相關的報告,考慮了各國可以採取的一些控制變暖的措施。 這些措施包括更多地依賴國家以下政府的行動,以及迅速轉向風能和太陽能以及電動汽車。
該報告的作者寫道:“我們正在快速耗盡時間來防止極其危險、代價高昂,甚至可能無法控制的氣候變化。” 該報告的作者包括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負責人阿希姆·施泰納和墨西哥化學家馬里奧·莫利納,後者因在發現氯氟碳氣體對地球臭氧層的威脅中所起的作用而榮獲諾貝爾獎。
政策報告的合著者保羅·布萊德索形容這些發現“非常令人不安”。
布萊德索說:“這些研究是在聯合國氣候周之前敲響的警鐘——我們不僅必須在 2050 年前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清零,還必須迅速限制氫氟碳化物和甲烷等超級汙染物,甚至開展大氣碳移除工作。”布萊德索曾任克林頓白宮氣候顧問。
轉載自 Climatewire,經 E&E News 許可。 E&E 在 www.eenews.net 上提供有關重要能源和環境新聞的每日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