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希望號”探測器接近火星

阿拉伯世界的首次星際任務在準備進入火星軌道之際,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Launch of the Hope orbiter from Mohammed Bin Rashid Space Centre in Dubai in July, 2020

2020年7月19日,在迪拜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旁觀者觀看“希望號”軌道飛行器發射升空。

明天,歷史和阿拉伯世界的希望將寄託在六個引擎的耐力和自主性上,這些引擎負責引導一艘 SUV 大小的航天器進入 火星軌道。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於 2020 年 7 月發射了這艘名為 “希望號”的航天器,這是該國成為航天國家十多年後首次進行的星際任務。現在,經過七個月平穩的巡航,阿聯酋正準備迎接 “希望號”抵達 紅色星球,時間是 2 月 9 日。這是一個複雜的操作,需要航天器完成一次劇烈的發動機點火,且無法獲得任務工程師的支援,他們只能焦急地等待公告,而太陽系幾何結構會使公告延遲 10 分鐘到達。

阿聯酋航天局主席 Sarah Al Amiri 在 2 月 1 日由美-阿聯酋商務委員會(一個位於華盛頓特區的非營利組織)主辦的虛擬活動中表示:“這意味著 27 分鐘的燃料燃燒,推進器的使用,以及航天器正在經歷其設計所要應對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明天這個正式名為火星軌道插入的里程碑,將使“希望號”團隊能夠將重點轉向 科學研究,同時使阿聯酋成為第五個環繞紅色星球執行的實體。(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蘇聯、歐洲航天局和印度都已先於阿聯酋;中國也將於一天後嘗試透過其 “天問一號”任務 加入這個獨傢俱樂部。)

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迪拜酋長國統治者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在一份宣告中表示:“阿聯酋有史以來首次引領阿拉伯世界走向深空新領域。我們的太空任務承載著對阿拉伯青年的希望和信心的資訊。”

阿爾·阿米里在整個航天器的旅程中一直強調,“希望號”是為那些在阿聯酋和中東地區人口結構中占主導地位的年輕人而設定的任務。她說:“年輕人在該地區被利用和激進化。人們只是想要機會,並希望能夠積極地運用自身能力來實現發展。”

太空探索成為了一個引人入勝的號召。“這就是太空的全部意義所在;它消除了國籍背景的束縛,”阿爾·阿米里說。“你首先成為的是一個物種,而不是其他。”

儘管“希望號”是一項科學任務,但它將收集的資料從來都不是阿聯酋的首要任務。這個今年迎來 50 週年國慶的國家, 其經濟建立在石油之上。但石油不會持久,而且石油存在的時間越長,氣候危機對炎熱乾旱的阿聯酋造成的破壞就越大。

這個國家的領導人進行了計算,審視了當時薄弱的科學技術部門,並將目光投向了天空。火星閃耀著光芒:在紅色星球上,阿聯酋領導人看到了一個激勵其公民並投資於技術技能的機會,而這些技能將遠遠超出石油領域。

阿爾·阿米里在虛擬活動中指出,火星在 氣候變化的時代也具有特殊的意義。她說:“火星更值得探索和了解,特別是當我們越想了解氣候變化時,我們就越想了解我們太陽系中其他行星是如何演化的,尤其是那些看起來像我們的行星。我們能夠看到的,也許在某種程度上,地球未來的唯一地方,就是 我們的近鄰。”

阿爾·阿米里說,儘管自“希望號”發射以來,阿聯酋的冠狀病毒病例數一直在上升,但疫情並不是放棄太空探索的理由。早在疫情開始之前,部分透過 Zoom 與國際合作者一起設計航天器的任務人員,就已經為遠端工作的一些挑戰做好了準備。

她說:“2020 年甚至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需要發生什麼。儘管這段時間充滿挑戰……但它教會了我們這個國家如何變得更具韌性。”

阿爾·阿米里說,唉,僅僅依靠韌性不足以讓“希望號”完成明天的關鍵操作;這項任務還需要一些好運。“希望號”的工程師們已經在地球上和航天器的巡航過程中儘可能多地練習了這項操作,但沒有什麼能比得上火星軌道插入的現實情況。

畢竟,一半的火星任務都失敗了,其中許多工在這裡失敗。阿爾·阿米里在 1 月 28 日由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大氣與空間物理實驗室(該任務的主要合作伙伴)主辦的另一場預展活動中表示:“我們從一開始著手這個專案就知道其中的風險;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這一點。這不是我們迴避的事情。”

為了成功,“希望號”的六個引擎必須在 27 分鐘內燃燒掉航天器一半的燃料,將探測器的速度從 75,000 英里/小時降至 11,000 英里/小時(121,000 公里/小時降至 18,000 公里/小時)。在操作過程中,任務人員除了觀看之外什麼都做不了。

阿爾·阿米里在談到阿聯酋航天局時說:“如果我們失敗了,最好的情況是,‘希望號’將在圍繞太陽的新軌道上漫無目的地漂流。而在地球上呢?我們繼續前進。”阿聯酋航天局已經在計劃一項 登月技術任務,並制定一項 長達一個世紀的火星戰略

她說:“這不是一次性的計劃;也不是那種做完就放棄的事情。我們已經體驗到了行星探索的滋味,我想我們將繼續深入探索更多。”

版權所有 2021 Space.com,Future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授權,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再分發此材料。

Meghan Bartels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New York City. She joined 大眾科學 in 2023 and is now a senior news reporter there. Previously, she spent more than four years as a writer and editor at Space.com, as well as nearly a year as a science reporter at Newsweek, where she focused on space and Earth science. Her writing has also appeared in Audubon, Nautilus, Astronomy and Smithsonian, among other publications. She attended Georgetown University and earned a master’s degree in journalism at New York University’s Science,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Program.

More by Meghan Bartels

SPACE.com is the premier source of space exploration, innovation and astronomy news, chronicling (and celebrating) humanity's ongoing expansion across the final frontier.

More by SPAC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