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興衰:失落世界的新歷史
作者:史蒂夫·布魯薩特
威廉·莫羅出版社,2018年(29.99美元)
它們是電影明星,是孩子們和成年人都喜愛的迷戀物件,也是狂野想象的素材——既令人恐懼又令人陶醉。但是,儘管我們的文化對恐龍如此痴迷,但關於它們的故事還有很多至今未被講述。在這部關於這些生物的傳記中,古生物學家布魯薩特將恐龍的起源、它們崛起為全球霸主以及它們戲劇性的滅絕編織在一起。他將這個故事建立在全球各地引人入勝的化石發現和他自己對這些非凡生物的熱愛之上。儘管它們的滅絕可能是地球上最著名的物種大滅絕,但在作者看來,恐龍的統治是一個巨大的成功故事——它們在這個星球上繁榮了超過 1.5 億年,它們的後代是 10,000 多種鳥類,如今幾乎遍佈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火箭人:阿波羅 8 號的勇敢遠征以及宇航員首次登月之旅
作者:羅伯特·庫爾森
蘭登書屋,2018年(28美元)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阿波羅 11 號因 1969 年將宇航員送上月球表面而聞名。但阿波羅 8 號的飛行,在七個月前將第一批宇航員送入月球軌道,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具風險,其成功也更令人驚訝。作家庫爾森懸念迭起地講述了這個鮮為人知的故事,描述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 在蘇聯似乎在太空競賽中領先的情況下,如何在任務發射前僅 16 周決定瞄準月球。美國人不顧困難,成功完成了任務,並從月球的角度發回了第一張地球作為一顆藍色小彈珠的照片。在暗殺、暴亂和戰爭撕裂這個國家的時候,這一壯舉是一線希望——一個與我們自己的時代有很多相似之處的動盪時代。“到目前為止,”庫爾森寫道,“我們的時代還沒有出現阿波羅 8 號。” —克拉拉·莫斯科維茨
智庫:四十位神經科學家探索人類經驗的生物學根源
戴維·J·林登 編輯
耶魯大學出版社,2018年(25美元)
當我們開車時,我們的“自我”意識如何擴充套件到包括我們正在駕駛的汽車,從而使我們能夠精確地駛入狹窄的車庫而不會撞車?什麼現象導致了我們的“直覺”?是否有可能創造出一臺可以像人腦一樣思考的計算機?神經科學家林登詢問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其他 39 位研究人員,他們最想告訴人們關於大腦如何運作的事情。他和他們的答案彙編成冊,涵蓋了與及時性話題相關的科學,例如阿片類藥物危機背後的成癮原因,以及為什麼“樂在其中,時光飛逝”這句話在大腦中是真實的。儘管這些文章讓我們得以一窺思想的科學基礎,但它們也讓我們意識到,我們頭腦中發生的事情簡直就是奇蹟。 —亞斯敏·薩普拉科格魯
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一個關於宇宙學、野心以及科學最高榮譽的風險的故事
作者:布賴恩·基廷
W. W. 諾頓出版社,2018年(27.95美元)
2014 年,一個宇宙學家團隊使用 BICEP2(宇宙外星系偏振背景成像)儀器宣佈,他們瞥見了一些壯觀的景象:宇宙暴脹的證據,這是一種長期以來被理論化的現象,據認為發生在宇宙大爆炸之後。謠言四起,稱 BICEP2 團隊很快將獲得諾貝爾獎。然而,這一發現卻在更嚴格的審查下土崩瓦解,可以說是因為在爭先恐後地為這一發現爭取榮譽時犯了“非受迫性錯誤”。基廷是一位天體物理學家,他設計了最初的 BICEP 實驗,他從自己的角度講述了這個故事,將該領域的研究比作“一臺支付諾貝爾獎的斯德哥爾摩老虎機”。這本書是一位內部人士對歷史性宇宙學鬧劇的描述,並譴責諾貝爾獎本身與現代科學實踐和進步嚴重脫節。 —李·比林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