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應對新冠疫情時,面臨鎖定氣候健康危機的風險

到目前為止,與能源相關的經濟救濟措施大部分流向了化石燃料行業

氣候友好的能源對我們的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隨著美國新冠肺炎病例和住院人數創下歷史新高,以及雙底經濟衰退的威脅隱現,許多人呼籲繼續加強政府刺激措施。雖然政策制定者盡一切努力解決這些緊迫的國家利益至關重要,但他們也必須具有長遠的眼光。他們如何決定分配經濟復甦資金將產生持久的影響,有可能放大或消除另一種已經肆虐了數百年的致命因素:化石燃料。

長期以來,開採和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短期症狀已經顯現,空氣汙染每年奪走數百萬人的生命,並使美國及其他地區數百萬人患上心臟、肺部和腦部疾病,飽受折磨。近年來,長期症狀已開始顯現,極端天氣事件加劇,糧食和水資源安全日益受到威脅,第一批氣候難民,包括阿拉斯加州的沿海居民,被迫放棄家園。正如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存在差異一樣,最脆弱和邊緣化的人群首當其衝地承受著我們以化石燃料為驅動的社會的衝擊。

雖然將新型冠狀病毒與化石燃料相提並論似乎很奇怪,但作為一名氣候和公共衛生研究人員,我在 2020 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撰寫兩份報告,促使我將兩者聯絡起來。上週釋出的《柳葉刀倒計時:追蹤美國在健康與氣候變化方面的進展政策簡報》《生產差距報告》都向美國政策制定者傳達了一個緊迫的資訊:不要讓新冠疫情的復甦措施將我們鎖定在另一場全球健康危機之中。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流傳下去。


《柳葉刀倒計時》詳細說明了氣候變化的影響在美國各地是不可否認的,並且正在惡化。例如,在過去二十年中,老年人的熱相關死亡率幾乎翻了一番。2019 年,由於服務業、製造業、農業和建築業的極端高溫條件,損失了 20 億小時的勞動時間。更不用說 14 起與氣候相關的災害,每起災害都造成超過 10 億美元的損失。“高於正常水平”的美國西部野火季和大西洋颶風季正成為新常態。

雖然沒有人能倖免於這些加速的健康風險,但氣候變化是一種威脅倍增器,會加劇現有的健康不公平和不公正現象。正如政策簡報中的一個案例研究記錄的那樣,今年颶風勞拉(有史以來襲擊路易斯安那州的最強颶風之一)的影響集中在卡爾克蘇教區的查爾斯湖市。該地區主要居住著黑人和低收入社群,他們一直遭受著該國最高水平的空氣汙染,這些汙染源於沿路易斯安那州海岸線分佈的數百個石油、天然氣和化工廠。初步研究表明,長期暴露於空氣汙染可能與新冠肺炎死亡率和發病率的增加有關。事實上,與全國模式一致,居住在卡爾克蘇教區的黑人新冠肺炎感染率是白人的 1.7 倍。

為了保持將全球升溫控制在 1.5 攝氏度以下並避免氣候相關健康影響惡化的軌道,《生產差距報告》顯示,化石燃料生產國需要從現在到 2030 年集體將全球產量每年削減 6%。然而,他們現有的能源計劃預計平均每年增加 2%,這將導致到 2030 年產量超過 1.5 攝氏度限制所需產量的兩倍以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美國是造成全球生產差距的主要因素。

到目前為止,儘管人們普遍呼籲綠色復甦,但截至 11 月,美國政府已將其大部分與能源相關的復甦資金用於支援化石燃料:720 億美元,而清潔能源為 270 億美元。這些資金增加了政府以化石燃料補貼、撤銷 100 多項環境法規和拒絕在未來五年內加強空氣質量標準的形式提供的現有援助。

但即將上任的政府為我們帶來了一線希望。當選總統拜登多次承諾“在第一天”重新加入《巴黎協定》,並提出了一項計劃,以實現“清潔能源革命和環境正義”。當選副總統哈里斯提議“首次就化石燃料生產的合作管理性下降進行全球談判”。《生產差距報告》和《柳葉刀倒計時》概述了實現這些目標的方法,包括取消化石燃料補貼以及將脫碳作為新冠疫情復甦工作組織主題的政策工具。

在美國,新冠疫情大流行繼續表明,當科學被無視,應對措施被延遲或與問題的規模和緊迫性不相稱——或根本缺失時,可能會產生殘酷的後果。隨著即將上任的政府尋求解決當前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他們必須確保避免在此過程中使其他健康危機——空氣汙染和氣候變化——惡化。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以有管理、公平和緊迫的方式逐步擺脫化石燃料。

本文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為作者個人觀點。

Ploy Achakulwisut, Ph.D., is a scientist at the U.S. Center of the 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 She is a lead author of the 2020 Production Gap Report, and a working group member and reviewer of the 2020 Lancet Countdow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U.S. policy brief. Follow her on Twitter @_aploy.

More by Ploy Achakulwisu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