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說八道、含糊其辭、空話連篇、廢話、嘮叨、花言巧語、廢話、胡扯、瞎扯、廢話。這些只是(僅從 b 開頭的詞中)對通俗描述 BS(常用縮寫)的一些同義詞。《牛津英語詞典》將其等同於“胡說八道”。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家哈里·法蘭克福在他 2005 年關於這個主題的暢銷書中,著名地區分了 BS 和謊言:“除非一個人認為自己知道真相,否則不可能撒謊。而製造胡說八道不需要這種信念。” BS 可能是真也可能不是真,但它的“真實性”(用喜劇演員斯蒂芬·科爾伯特的名言來說)旨在透過混淆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就是說,說一些聽起來深刻但可能是胡說八道的話。
例證:“注意力和意圖是顯化的機制。” 這是迪帕克·喬普拉撰寫的一條真實推文,滑鐵盧大學心理學家戈登·彭尼庫克及其同事在 2015 年 11 月號的《判斷與決策》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引用了這條推文。科學家們著手確定“使人容易或抵抗成為”他們所謂的“偽深刻”BS 的受害者的因素,或者“旨在以犧牲對意義或真理的清晰闡述為代價,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語言”。我在論文中被引用,因為我將喬普拉的語言描述為“花哨的胡說八道”。例如,在 2010 年我們在加州理工學院舉行的一場辯論中,該辯論在 ABC 的《夜線》節目中播出,在觀眾問答環節 (http://bit.ly/1PQqk6s) 中,喬普拉將意識定義為“可能性的疊加”,物理學家倫納德·姆洛迪諾夫回答說:“我知道這些詞中的每一個詞的意思。但我仍然不認為我知道……”
喬普拉對意識的定義聽起來確實像是偽深刻,但我後來認識了他,可以向讀者保證,他並非有意創造這些短語來掩蓋意義。他認為量子物理學解釋了意識,因此引用該領域的術語在他的頭腦中是有道理的,即使對於那些不這樣認為的人來說,他所說的大部分內容聽起來都像是,嗯,BS。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些是認知心理學家丹·斯珀伯在《哲學與心理學評論》2010 年發表的文章《大師效應》中所指的例子:“讀者通常所做的是判斷他們未能理解的內容為深刻。” 為了 выяснить 某些人是否更容易或更不容易接受 BS 作為合理內容,這取決於他們理解語言的能力(或缺乏能力),彭尼庫克等人首先區分了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直覺思維——快速和自動的認知——另一種是反思思維——較慢和費力的認知。第一類思維使我們容易受到 BS 的影響,因為思考(和說)“我知道這些詞中的每一個詞的意思。但我仍然不認為我知道……”需要時間和精力。彭尼庫克和他的團隊檢驗了以下假設:更高的智力和卓越的分析認知風格(分析性)會導致更強的能力來檢測和拒絕虛偽的 BS。心理學家使用智力的標準衡量標準(例如,Wordsum 測試)和分析性(例如,認知反思測試),向受試者展示了新時代胡說八道生成器 (http://sebpearce.com/bullshit) 生成的一些毫無意義的陳述,例如“我們正處於自我意識的存在綻放之中,這將使我們與關係本身對齊”和“今天,科學告訴我們,自然的本質是快樂。”
在對 800 多名受試者進行的四項研究中,作者發現,受試者的智力和分析性越高,他們就越不可能將此類陳述評為深刻。相反,並且具有啟發意義的是,他們得出結論,最容易接受偽深刻 BS 的人也更傾向於“陰謀論思想,更可能持有宗教和超自然信仰,並且更可能認可補充和替代醫學”。關於本專欄的懷疑論主旋律之一,根據作者的說法,檢測 BS “不僅僅是不加區分的懷疑,而是辨別表面上令人印象深刻的主張中存在的欺騙性模糊性”。
懷疑主義永遠不應是不加區分的,而應始終根據證據和邏輯來辨別主張的真實性,而與語言無關。但語言很重要,因此我們所有人都責無旁貸地將我們的神經語音興奮性動作電位轉化為簡潔的語音共振,而不受無關和混淆性言語的阻礙。這絕不是胡說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