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大腦:危險與希望

大眾科學六月刊主編的預覽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前幾天晚上,聽著我 14 歲的女兒解釋她的寫作作業,我很驚訝地發現我們倆的家庭作業竟然很相似。我正要開始寫這封信,介紹本期雜誌及其封面故事,精神病學家傑伊·N·吉德(Jay N. Giedd)撰寫的《神奇的青少年大腦》。她的文章將分析莎士比亞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著名命運多舛的年輕戀人衝動行為背後的原因。正如她解釋的那樣,“青少年大腦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因此他們在衝動控制方面存在問題。” 當她冷靜地談論與她同齡人的大腦時,我再次震驚於青少年看起來多麼成熟。

與此同時,正如我們痛苦且過於頻繁地從虛構戲劇以及現實世界的新聞頭條中看到的那樣,青少年特別容易受到冒險行為的影響,從而導致意外事故,或被招募成為士兵甚至恐怖分子等暴力行動的工具。例如,最近對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發生時年僅 19 歲的焦哈爾·察爾納耶夫的審判,一個關鍵問題是他受到 26 歲的哥哥塔梅爾蘭的影響程度。

問題的根源在於,管理情緒的心理網路(在青春期迅速轉變)與處理所謂執行功能的心理網路(在 20 多歲時成熟)之間存在發展上的不匹配。吉德還描述了近幾十年青春期提前到來如何延長了這段焦慮不安的時期。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然而,漫長的成熟期有利地創造了延長的可塑性——例如,使青少年能夠令人羨慕地飛躍認知和適應能力,以適應當今資料豐富的世界。這兩種特質在過去都為我們物種的生存做出了貢獻。現在,隨著科學讓我們對這個具有強大影響力的發展視窗有了更好的理解,從父母到政策領導者再到青少年自身,整個社會可以共同努力,在青少年的人生旅程中為他們提供支援。

與其說翱翔未來,“太空發射系統”(太空梭的後繼者)不如說被稱為“無處可去的火箭”——一個幾乎沒有希望真正飛向太空的國會就業計劃。但在《火箭的誕生》一文中,記者大衛·H·弗裡德曼(David H. Freedman)審視了這個系統如何在 2018 年按時按預算完成飛行的情況下,真正成為大約 25 年後到達火星的首選工具。考慮到足夠的政治意願(這絕非易事),今天的青少年可能會看到人類踏上另一顆星球。

Mariette DiChristina,指導小組主席,現任波士頓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兼新聞實踐教授。她曾任大眾科學主編,以及施普林格·自然雜誌執行副總裁。

更多作者:Mariette DiChristina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12 Issue 6本文最初以“危險與希望”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 312 卷第 6 期 (), p. 4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61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