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亞原子之鑰

繆子 g-2 實驗令人驚訝的新資料正在顛覆經典模型

Colorful fission of particle in collider, computer generated abstract background, 3D rendering

《大眾科學》空間與物理學 2021年6/7月刊; Getty Images (封面背景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今年四月,位於伊利諾伊州巴達維亞的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一個物理學家團隊宣佈,繆子的磁擺動中存在異常行為。該訊號表明,除了物理學標準模型預測的力之外,可能還有其他力在影響粒子的行為(參見“期待已久的繆子測量結果增強了新物理學的證據”)。但正如物理學家薩賓娜·霍森菲爾德在她對這一發現的精彩分析中概述的那樣,這一發現是否會顛覆經典規則取決於令人費解的統計資料和更高層次的計算機輔助計算,以確定我們是否看到了重要的東西,或者僅僅是觀察到一個數字運算的僥倖(參見“物理學標準模型現在被打破了嗎?”)。

在亞原子世界的其他地方,研究人員希望量子硬碟有一天能夠收集和儲存來自遍佈全球的光學望遠鏡的光子資料(參見“量子天文學可以創造出數百公里寬的望遠鏡”)。儘管亞原子粒子對人類肉眼不可見,但它們被稱為物質的基石,並且可能是理解我們宇宙本質的關鍵。

安德烈婭·加夫裡列夫斯基《大眾科學》的首席新聞通訊編輯。她撰寫每日《今日科學》新聞通訊,並監督該雜誌的所有其他新聞通訊。此外,她還管理所有特別收藏版,過去曾擔任《大眾科學·思維》、《大眾科學·空間與物理學》《大眾科學·健康與醫學》的編輯。加夫裡列夫斯基在《科學家》雜誌開始了她的新聞事業,在那裡她是一名專題作家和“熱門”生命科學研究論文的編輯。她曾在教育出版領域工作超過六年,為生物學、環境科學和營養學高等教育編輯書籍。她擁有哥倫比亞大學的地球科學碩士學位和新聞學碩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也是普利策獎的所在地。

更多作者:安德烈婭·加夫裡列夫斯基
SA 空間與物理學 第4卷 第3期這篇文章最初以“宇宙的亞原子之鑰”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空間與物理學》第4卷第3期(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62021-1GeLmTeZJlXnCawIekOy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