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的壓力

城市居民應對壓力的能力可能與居住在人口較少地區的人們不同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城市生活可能充滿挑戰——汽車和公共汽車鳴喇叭,路人推搡,水泥和磚塊勝過草地和樹木。研究人員幾十年來都知道,人口稠密地區的居民患精神疾病(包括焦慮症和精神分裂症)的比率更高。但是,城市居民的大腦功能與農村居民的大腦功能有何不同嗎?研究表明,它們確實不同。

德國研究人員最近要求來自大城市、小城市和鄉村的受試者進行一項標準的心理壓力測試——在時間壓力下進行算術運算——同時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對他們的大腦進行成像。測試發現,目前的城市生活與大腦中一個稱為杏仁核的區域的活動增強有關,杏仁核與記憶和情商有關,尤其是在來自大城市的人中影響更大。更令人驚訝的是,即使後來搬到郊區或鄉村,在城市長大的受試者也表現出大腦中一個稱為前扣帶皮層的區域(本質上是杏仁核的“老闆”)的更高啟用。該發現於今年夏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大眾科學》是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

德國曼海姆中央精神衛生研究所主任、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安德烈亞斯·邁耶-林登伯格說,這種影響的程度和特異性都令人驚訝。但他尚不理解為什麼城市居民在壓力下這些大腦區域會更加活躍。另一項最近的研究表明,當個人空間受到侵犯時,杏仁核和前扣帶皮層會變得活躍。“也許這與擁擠有關,”邁耶-林登伯格說。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東北大學心理學家麗莎·費爾德曼·巴雷特認為,這種啟用可能反映了管理人際互動所涉及的神經機制。她最近將杏仁核體積與一個人的社交網路規模聯絡起來。更大或更活躍的杏仁核是否可以幫助您記住新朋友?

瞭解潛在的機制應該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快地回答這個問題和其他問題。傳統的流行病學需要大量的受試者來識別廣泛的影響,例如城市生活與精神疾病之間的聯絡。但現在研究人員可以研究較小的受試者群體,以瞭解特定因素(例如,家中的噪音或靠近綠地)如何影響精神疾病,以及更廣泛的城市壓力。邁耶-林登伯格將這個新興領域稱為“神經流行病學”。反過來,這可以幫助城市規劃者確定哪些設計特徵能夠提供最大的慰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