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的故事:七百萬年的旅程

在索馬利亞北部發現有5000年曆史的巖畫。

穆罕默德·阿卜迪瓦哈卜 (MOHAMED ABDIWAHAB) Getty Images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2013年,全世界透過推文、部落格和影片關注了科學家們在南非約翰內斯堡郊外被稱為“新星”的地下洞穴系統中進行的探索。最終,在金山大學古人類學家李·伯傑 (Lee Berger) 的指導下,研究人員挖掘出了 1500 多塊屬於一種古老人類物種的骨骼和骨骼碎片。該團隊的結論是,這些化石代表了我們一個以前不為人知的親屬,現在被命名為納萊迪人 (Homo naledi)

“新星”的發現只是近期一系列發現之一,這些發現擴充套件和修正了人類進化的複雜故事。新的化石正在為我們的家譜新增分支;氣候資料正在揭示我們自身物種的祖先 進化出其標誌性特徵 的條件;認知研究正在深入研究是什麼 使我們區別於我們偉大的猿類表親;而 DNA 分析正在闡明 人類物種雜交 的程度,以及我們自身如何繼續進化。

可以說,人類奧德賽中最引人注目的重寫章節莫過於詳細描述智人 (Homo sapiens) 崛起的章節。智人遠非從一開始就註定要統治世界的進化上的大獲全勝,它剛一齣現就幾乎因 氣候變化 而滅絕。智人和古老物種之間的認知鴻溝也遠沒有一些學者設想的那麼明顯。對複雜工具和象徵性物品的發現表明,尼安德特人在技術上和文化上都比 先前認為的 要先進得多。


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本期《大眾科學》特刊中,我們探索了那些使我們成為人類的特徵的進化——從我們的直立姿勢到我們無與倫比的合作能力。我們的故事分為三個章節。第一章探討了我們錯綜複雜的家譜,以及有利於我們分支生存而排除其他分支的因素。第二章評估了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的不同之處——從 無毛的皮膚 到 無與倫比的創造力 再到廣泛的 一夫一妻制——並考慮了這些特徵如何使我們能夠蓬勃發展。第三章思考了人類進化的未來,在一個技術修復措施充斥著從 孤獨 到 疾病 等一切問題的世界中。

我們希望您喜歡這個歷時七百萬年創作的故事。當然,這並非最終定論。正如人類進化似乎正在加速一樣,古人類學發現的步伐也在加快。但我們並不希望有其他方式。

凱特·王 (Kate Wong) 是一位屢獲殊榮的科學作家,也是《大眾科學》的高階編輯,專注於進化、生態學、人類學、考古學、古生物學和動物行為學。她對人類起源著迷,並對此進行了超過 25 年的報道。最近,她開始痴迷於鳥類。她的報道帶她去過法國和克羅埃西亞的洞穴,那裡曾是尼安德特人的家園;去過肯亞圖爾卡納湖的岸邊,尋找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器工具;去過馬達加斯加,參加挖掘古代哺乳動物和恐龍的探險;去過南極洲冰冷的水域,那裡有座頭鯨以磷蝦為食;還參加了康涅狄格州的“大日”競賽,在 24 小時內儘可能多地找到鳥類物種。凱特與唐納德·約翰森 (Donald Johanson) 合著了《露西的遺產:人類起源的探索》。她擁有密歇根大學生物人類學和動物學理學學士學位。在 X (前身為 Twitter) 上關注王 @katewong

更多作者:凱特·王 (Kate Wong)
SA Special Editions Vol 25 Issue 4s本文最初以“人類的旅程”為標題發表於 SA 特刊 第 25 卷第 4s 期(),第 1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humanity091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