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騎馬習慣的略微改變可能極大地改變了戰爭的進行方式。人類最初馴養動物後,在農業出現後的數千年裡,都是裸背騎馬或用簡單的毯子墊在馬背上。最早的皮革馬鞍可能在公元前三世紀就出現在中國。但馬鞍只是朝著將騎兵轉變為戰爭手段邁出了一步。騎馬時攜帶武器長期以來就存在著自身的危險。公元前六世紀的波斯國王岡比西斯二世就因在跳上馬時刺傷自己而身亡。
到公元四世紀,中國人開始用鑄鐵或青銅製作腳蹬。馬鐙(源自古英語中表示攀爬繩索的詞)之所以成為一項重要的創新,是因為它使騎手在馬術中獲得了極大的控制力:騎手和動物幾乎融為一體。騎手可以在馬匹全速奔跑時準確地射箭。騎兵可以穩坐在馬鞍上,並將騎槍放在手臂下,利用衝鋒馬匹的巨大力量打擊被震懾的敵人。馬匹的巨大體量和速度成為騎兵的武器——以及一種強大的威懾因素。
兇猛的阿瓦爾部落可能在公元六世紀到達拜占庭時將馬鐙帶到了西方。拜占庭帝國很快採用了馬鐙——後來法蘭克人也接受了它。幾十年來,這種馬鞍配件的社會影響一直讓歷史學家著迷。一些學者認為,封建制度在歐洲興起,是因為在馬鐙的促進下,騎馬作戰對法蘭克騎兵來說變得非常有效。一個貴族階層由此產生,他們因在騎兵中的服役而獲得土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馬鐙大爭議”的另一方則認為,這種對事件的解讀毫無根據。馬鐙是否是導致封建制度興起的唯一促成技術仍然存疑。但毫無疑問,這種來自馬鞍的小小延伸是一項徹底改變戰爭藝術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