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血友病的基因療法被證明是困難的

修復導致血友病的缺陷基因最終可能治癒該疾病,但這將是一個艱難的挑戰

 馬丁從未學會騎腳踏車,不能和他的朋友們踢足球,並且在花園裡玩耍時戴著頭盔,以防萬一碰傷頭部。他的父母有充分的理由保護他:他患有嚴重的B型血友病,意味著最輕微的觸碰都可能導致嚴重的、使人衰弱的出血。“患有血友病長大是非常令人沮喪的,”馬丁說。“你想和其他孩子一樣,但你不能。”

由於遺傳基因突變,B型血友病患者缺乏一種名為凝血因子IX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對於形成血凝塊至關重要。目前,患者每週需要多次接受濃縮蛋白質的輸注治療。這可以止血,但不能解決疾病的根本原因,也不能完全消除其使人衰弱的症狀。

幾年前,馬丁不得不停止他作為卡車司機的工作。“我讓公司失望了,因為我無法去上班,”他說。“關節出血使我移動非常痛苦。” 2011年,在經歷了37年的疼痛和內部出血引起的關節退化後,馬丁在倫敦皇家自由醫院報名參加了一項基因治療臨床試驗,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緩解。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療法旨在讓身體自行產生功能性凝血因子,而不是輸注功能性凝血因子。含有功能性凝血因子IX基因的DNA被捆綁到病毒(稱為AAV8)的分子外殼中,然後被輸送到肝細胞中,凝血因子IX通常在那裡產生。

在入組的六名患者中,有四名在治療後能夠停止輸注治療。馬丁是其中之一:他的凝血因子IX水平顯著增加,使他脫離了重度血友病患者的範圍,進入了中度組。此後,他的凝血因子水平一直保持穩定。

對於愛德華·塔登漢姆(Edward Tuddenham)來說,這次成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他是倫敦大學學院的血友病榮譽退休教授,也是該臨床試驗的負責人。他希望找到一種不僅針對B型血友病的療法,而且也針對更常見的A型血友病的療法——但這被證明是一個挑戰。

言論自由
病毒載體AAV8是治療B型血友病的理想選擇,但對於A型血友病效果較差。這是因為編碼A型血友病中缺失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VIII)的DNA大約是凝血因子IX的六倍大,因此它不適合AAV8。為了使其適合,研究人員經常從凝血因子VIII基因序列中切除4500個鹼基對。他們刪除的部分編碼了蛋白質的一個特定區域——稱為B結構域——它確保凝血因子VIII的有效分泌。塔登漢姆和他的同事們嘗試用一個大小為五十分之一的DNA序列代替它,但具有相同的功能。但在2010年對血友病小鼠的研究中,這些B結構域修飾的治療方法並沒有提高血液中凝血因子VIII的表達水平。從那時起,塔登漢姆不僅一直在嘗試修復基因,還在努力提高其表達。

凝血因子VIII基因產生蛋白質的速率部分受到DNA鹼基三聯體(密碼子)位置的影響,這些密碼子決定了遺傳物質翻譯成蛋白質的起始和終止位置。正常小鼠或人凝血因子VIII基因的DNA序列中的起始和終止密碼子並不能促進旺盛的蛋白質生產。“因此,我們用更好的密碼子替換了它們,”塔登漢姆說。完成這項工作後,血友病小鼠模型中的表達水平從健康小鼠的約2%提高到約2000%。密碼子最佳化產生的增加是“巨大的,真正令人震驚的”,他說。

2015年,塔登漢姆和他的團隊希望領導試驗,以測試他們最佳化的凝血因子VIII基因療法對A型血友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人數可能在10到20人之間,但即使凝血因子在人體內有效表達,仍然有障礙需要克服。

在血小板上遞送
一個障礙是AAV8只能給藥一次,因為該病毒會引發強烈的免疫反應。“用AAV8治療一次後,你永遠不能重複給藥。你會對其產生免疫,”塔登漢姆說。因此,雖然基因療法可能是一次性治癒,但如果在療法到達目標之前免疫反應被觸發,它就毫無用處。

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市兒童醫院研究所的大衛·威爾科克斯(David Wilcox)希望透過使用人體自身的細胞來遞送凝血因子VIII來解決這個問題。他正在開發一種將功能性凝血因子VIII插入稱為α-顆粒的結構中的方法,α-顆粒存在於稱為血小板的血細胞內(見右圖)。血小板是第一個到達傷口部位的細胞,它們透過釋放化學信使迅速開始幫助形成血凝塊。威爾科克斯正在努力改造血小板,使其也釋放功能性凝血因子VIII。“這消除了AAV和凝血因子VIII蛋白質在身體其他部位漂浮的問題,”威爾科克斯說,“從而避免任何免疫反應。”

研究人員正在改造血小板以
在損傷部位從α-顆粒釋放凝血因子VIII。
損傷部位從α-顆粒釋放凝血因子VIII。圖片來源:David A. Wilcox &
Paquita Nurden

然而,首先,威爾科克斯必須從患者身上採集血幹細胞。他使用生長因子誘導骨髓中的幹細胞進入外周血管,在那裡它們可以很容易地被收集。幹細胞佔外周血樣本的2-5%,然後在稱為外周血幹細胞分離術的過程中分離出來,並進行基因治療,使其包含功能性凝血因子VIII。然後,患者接受化療以部分抑制其現有的骨髓幹細胞,然後接受工程改造的幹細胞輸注到血液中。這些細胞會自行回到骨髓,在那裡它們最終會產生含有功能性凝血因子VIII的血小板。

2013年,威爾科克斯使用人凝血因子VIII基因在三隻患有嚴重A型血友病的狗身上測試了該程式——其中兩隻狗不再需要通常的輸注凝血因子VIII治療。正如預測的那樣,沒有一隻狗顯示出對人凝血因子VIII蛋白產生抗體的跡象——當狗被割傷時,血凝塊的形成速度比沒有基因治療時更快。“我們認為凝血因子VIII在創傷部位從血小板中分泌得如此之快,以至於在凝血因子VIII開始修復血管損傷之前,免疫系統沒有時間做出反應,”威爾科克斯說。與塔登漢姆一樣,威爾科克斯的團隊也希望明年開始臨床試驗。

但是,即使血小板可以提供另一種遞送載體,對於患者來說,這可能也是一種令人不快的選擇。“我認為他們為患有AAV抗體或受HIV和肝炎影響的患者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法,”塔登漢姆說,“但在幹細胞移植前進行化療的劑量並不輕鬆。”

就地糾正
到目前為止,基因治療試驗主要集中在患有該疾病的成年人身上,但血友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從出生時就開始影響一個人。不幸的是,該技術對於兒童來說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兒童醫院的血液學家凱瑟琳·海(Katherine High)說,如果將含有透過AAV引入的凝血因子VIII基因輸注到兒童的肝臟中,血液中凝血因子水平最初會增加,就像塔登漢姆2011年試驗中的成年人一樣。但是,隨著兒童的成長,當產生不含功能性凝血因子VIII基因的新肝細胞時,表達水平會降低。

理論上,威爾科克斯的方法可能對兒童有效,因為功能性凝血因子基因已整合到幹細胞的基因組中,並將傳遞給子細胞。然而,在實踐中,沒有負責任的醫生會將患有非致命性疾病(如血友病)的嬰兒或兒童暴露於化療。

避免這些問題的一種有希望的方法是體內基因組編輯,其中突變基因在原位被糾正,而不是被替換。這可能在任何年齡段都有效——但這種治療越早開始越好,因為益處將是終生的。

澳大利亞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梅林·克羅斯利(Merlin Crossley)說,從概念上講,這種方法就像設定一個生物工具來切除基因組的突變區域,然後再設定另一個工具來插入校正後的模板一樣簡單。克羅斯利認為基因編輯療法是治癒血友病的最佳潛在工具。

這可能對兒童尤其有益:隨著肝臟的生長,新的子細胞將包含功能性凝血因子基因。然後,凝血因子將被識別為身體的一部分,並最終消除兒童的血友病。“替換模板是從健康患者克隆的,不會受到免疫系統的攻擊,因為它不被認為是外來的,”克羅斯利說。

海在2011年對小鼠進行的一項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基因組編輯是一種可行的選擇。在出生後立即,一組小鼠接受了塔登漢姆風格的基因轉移療法;第二組小鼠接受了基因組編輯治療。海發現,即使在手術切除部分肝臟後,接受基因組編輯治療的小鼠體內功能性凝血蛋白的水平仍然很高;相比之下,在接受基因療法的小鼠中,凝血因子水平下降了。“這是這種治療方法的優勢,特別是對於兒童,”海說。

基因組編輯必須精確地靶向要修復的突變,而A型血友病的突變數量之多——超過2000種——使這成為一個挑戰。

海和塔登漢姆都認為,在短期內,基因組編輯不是答案。“從小鼠的概念驗證實驗到人類基因轉移療法的臨床試驗,間隔了14年,”海說。“在我們甚至考慮在成年人(更不用說嬰兒)身上嘗試基因編輯之前,我們還有很多關於大型動物基因編輯的知識要學習。”

將他的血友病程度降低到中度極大地改善了馬丁的生活質量。自從基因治療以來,他接受標準輸注治療的次數不到十次,並說“其中只有一次是嚴重的出血”。他說,報名參加試驗並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因為沒有任何其他類似的試驗可以作為他決策的依據。但他相信,他的成功經驗應該有助於鼓勵人們參與未來的研究。“你從一個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己怎麼樣以及如何應對它的位置,到一個完全不確定的位置,”他說。“所以我希望,當其他患者聽到我們的經歷時,不確定性會降低。”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4年11月26日首次發表

更多探索

1. Nathwani, A.C. et al. N.Engl. J. Med. 365, 2357-65 (2011).

2. McIntosh J. et al. Blood. 117, 798-807 (2011).

3. Du, L. M. et al. Nature Comm. 4, 2773 (2013).

4. Li, H. et al. Nature 475, 217-21 (2011).

大眾科學雜誌 第 312 卷 第 1 期本文最初以“基因療法:載體中的精靈”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 312 卷 第 1 期 (), p. 95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115-S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