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風暴的科學

極端天氣事件並非新鮮事,但它們似乎正在變得更加強大。科學家們冒著生命危險,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並更好地應對這些風暴

編者按 (2016年10月7日): 當颶風馬修逼近 美國海岸線時,《大眾科學》回顧了預測、追蹤和理解這些大型風暴的一些相關科學。這篇 文章——最初發表於2014年10月21日——探討了怪獸風暴的科學。

“託託,我覺得我們不在堪薩斯了,”多蘿西在《綠野仙蹤》中說道。當時一場龍捲風——這種最具有美國特色的極端天氣事件——把她帶到了彩虹之上的土地。在典型的一年中,大約有1300個真正的龍捲風橫掃美國,其中中西部的“龍捲風走廊”受到的襲擊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地區都更頻繁和嚴重。最可怕的龍捲風——造成東方女巫死亡的致命龍捲風,增強藤田級數 5 級 (EF-5) 的龍捲風,其最大風速超過每小時 300 公里——自 1953 年以來已經襲擊美國 59 次。在美國境外,僅有一次 EF-5 級龍捲風被記錄在案,那是在 2007 年的加拿大馬尼托巴省。

龍捲風只是《大眾科學》雜誌長期以來記錄的極端風暴型別之一。例如,它對龍捲風的詳細報道早在 1897 年就以《龍捲風的威力變化及其頻率》的發表而開始,1927 年又發表了《我們最糟糕的風暴,龍捲風》,並在 1958 年 NASA 氣象學家莫里斯·特珀發表的《龍捲風》一文中開始深入探討龍捲風形成背後的物理學原理。從這些早期的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形成龍捲風的關鍵要素包括: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流傳。


• 低海拔地區潮溼溫暖的空氣——很容易從墨西哥灣獲得。

• 高海拔地區涼爽乾燥的空氣——很容易從加拿大獲得。

• 地面強勁的南風,再加上高空吹來的來自不同方向(通常是西風或西南風)的強風,這會產生風切變並使空氣旋轉。

• 一些上升機制,例如冷鋒或風暴線,它會驅動暖空氣向上。

每年——尤其是在三月到六月期間——這些要素在龍捲風走廊匯合,產生持續多日的龍捲風爆發,其威力之大,破壞之嚴重令人震驚。

感謝過去幾十年中多普勒雷達、野外研究和計算機建模的進步,氣象學家在理解龍捲風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然而,正如傑出的龍捲風專家羅伯特·戴維斯-瓊斯在他 1995 年的文章中解釋的那樣,“產生龍捲風的風暴現在基本上被理解了,但關於這些劇烈漩渦是如何形成的,仍然存在謎團。”

然而,美國曆史上最致命、代價最高的自然災害都是颶風:1900 年的加爾維斯頓大颶風,造成約 6000 至 12000 人死亡,以及 2005 年臭名昭著的卡特里娜颶風,造成約 1490 億美元的損失。《大眾科學》報道了這兩場大風暴。艾薩克·M·克萊恩是加爾維斯頓颶風期間美國氣象局(後來的國家氣象局)加爾維斯頓辦公室的首席氣象學家,他在 10 月增刊中撰寫了《關於 1900 年 9 月 8 日加爾維斯頓颶風的特別報告》。克萊恩懷孕的妻子在風暴中喪生,他本人也險些在毀滅性的風暴潮中溺水身亡。

《大眾科學》編輯馬克·費謝蒂在 2001 年的文章《溺水的新奧爾良》中提前四年描述了類似卡特里娜颶風在新奧爾良造成的影響。他令人不寒而慄地預測,“一場大颶風可能會將新奧爾良淹沒在 20 英尺的水下,造成數千人死亡。”最終,儘管在加爾維斯頓風暴之後,預測和預警系統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但在那場風暴中至少有 1800 人死亡。

自從我們開始嘗試瞭解這些風暴以來,我們一直在尋找遠離它們的方法。其中一個想法是減少風暴本身的力量。1961 年,氣象局的“風暴之怒”專案開始了馴服颶風的雲播種工作,正如我們從 1964 年由國家颶風中心未來主任羅伯特·H·辛普森合著的文章《颶風修正實驗》中所瞭解到的那樣。(辛普森幫助開發了著名的薩菲爾-辛普森等級,該等級將颶風強度分為 1-5 級。)颶風中缺乏過冷水最終註定了這些雲播種工作的失敗。正如羅斯·N·霍夫曼在 2004 年的文章《控制颶風》中所解釋的那樣,人為削弱或改變這些破壞性風暴路徑的夢想至今仍然存在。

颶風和其他極端風暴的未來不太可能平靜。海平面上升,加上氣候變化導致的風暴增強,預計將大大增加損失。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凱文·E·特倫伯斯在他 2007 年的文章《更溫暖的海洋,更強的颶風》中警告說,“全球變暖正在提高海面溫度。反過來,這種上升可能會增強颶風的強度,包括那些襲擊美洲的颶風。”費謝蒂在 2013 年回顧了超級風暴桑迪如何影響美國東北部的文章《每兩年發生一次的世紀風暴》中警告說,“到 2100 年,紐約市每年發生嚴重洪水的機率將高達二分之一。”

我對極端天氣未來的預測是:期待前所未有的事情發生。我還預測,隨著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將我們推向一種新的、更高能量的氣候,這種氣候能夠產生歷史上任何記錄都無法比擬的極端天氣事件,我們將看到《大眾科學》中專門討論極端天氣的文章數量大幅增加。

>> 立即購買氣象期刊 >> 檢視目錄

Jeff Masters worked as a hurricane scientist with the NOAA Hurricane Hunters from 1986-1990. After a near-fatal flight into category 5 Hurricane Hugo, he left the Hurricane Hunters to pursue a safer passion--a 1997 Ph.D. in air pollution meteor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 1995, he co-founded the Weather Underground, and served as its chief meteorologist until the company was sold to the Weather Company in 2012. Since 2005, his Wunderblog (now called Category 6) has been one of the Internet's most popular sources of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change information, and he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quoted experts in the field. He can be reached at weatherman.masters@gmail.com.

More by Jeff Master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