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背後的科學

新的研究闡明瞭我們如何以及為何記住夢境,以及它們可能服務的目的是什麼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思考夢的意義。早期文明認為夢是我們塵世與神界之間的媒介。事實上,希臘人和羅馬人深信夢具有某種預言能力。雖然人們一直對人類夢境的解讀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直到十九世紀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爾·榮格才提出了一些最廣為人知的現代夢境理論。弗洛伊德的理論以被壓抑的渴望為中心——認為夢境允許我們梳理未解決的、被壓抑的願望。卡爾·榮格(曾師從弗洛伊德)也認為夢境具有心理學意義,但對它們的意義提出了不同的理論。

從那時起,技術進步使得其他理論的發展成為可能。一個著名的神經生物學夢境理論是“啟用-合成假說”,該假說認為夢境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它們僅僅是來自我們記憶的隨機思想和意象的腦電波脈衝。該理論認為,人類在醒來後構建夢境故事,這是一種自然而然地試圖理解這一切的方式。然而,鑑於對人類夢境的現實方面的廣泛記錄,以及其他哺乳動物(如貓)也做夢的間接實驗證據,進化心理學家推測,夢境確實有其目的。“威脅模擬理論”尤其表明,夢境應被視為一種古老的生物防禦機制,由於它能夠反覆模擬潛在的威脅事件,從而增強了有效威脅感知和迴避所需的神經認知機制,因此提供了進化優勢。

因此,多年來,人們提出了許多理論,試圖闡明人類夢境背後的奧秘,但是,直到最近,強有力的實證證據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難以捉摸。


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為夢境的機制以及我們的夢境與記憶之間的密切關係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見解。羅馬大學的克里斯蒂娜·馬爾扎諾和她的同事們首次成功地解釋了人類是如何記住他們的夢境的。科學家們根據腦電波的特徵模式預測了成功回憶夢境的可能性。為了做到這一點,義大利研究小組邀請了 65 名學生在他們的研究實驗室連續住兩個晚上。

在第一個晚上,學生們被留在房間裡睡覺,讓他們適應隔音和溫度可控的房間。在第二個晚上,研究人員在學生睡覺時測量了他們的腦電波。我們的大腦體驗四種類型的腦電波:“δ”、“θ”、“α”和“β”。每種都代表不同的振盪電壓速度,它們共同構成了腦電圖 (EEG)。義大利研究小組使用這項技術測量了參與者在不同睡眠階段的腦電波。(睡眠分為五個階段;大多數夢境和我們最強烈的夢境發生在 REM 階段。)學生們在不同的時間被叫醒,並被要求填寫日記,詳細說明他們是否做夢、做夢的頻率以及他們是否能記住夢境的內容。

雖然之前的研究已經表明,人們在 REM 睡眠後直接醒來時更有可能記住他們的夢境,但目前的研究解釋了原因。那些在前額葉中表現出更多低頻 θ 波的參與者也更有可能記住他們的夢境。

這一發現很有趣,因為研究人員觀察到的前額葉 θ 活動增加看起來就像我們醒著時看到的自傳體記憶的成功編碼和檢索。也就是說,正是前額皮層的相同電振盪使得情景記憶(例如,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的重現成為可能。因此,這些發現表明,我們在做夢(和回憶夢境)時使用的神經生理機制與我們醒著時構建和檢索記憶時使用的機制相同。

在同一研究小組進行的另一項最新研究中,作者使用了最新的 MRI 技術來研究夢境與深層腦結構的作用之間的關係。在他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生動、離奇和情緒強烈的夢境(人們通常記住的夢境)與杏仁核和海馬體的部分有關。杏仁核在情緒反應的處理和記憶中起主要作用,而海馬體則與重要的記憶功能有關,例如將資訊從短期記憶鞏固到長期記憶。

馬修·沃克及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睡眠與神經影像實驗室的同事們發表的另一項最新研究也強調了我們的夢境與情緒之間的提議聯絡,他們發現,REM 睡眠的減少(或“做夢”的減少)會影響我們理解日常生活中複雜情緒的能力——這是人類社會功能的重要特徵。科學家們也最近確定了夢境可能發生在大腦的哪個位置。一種非常罕見的臨床疾病,稱為“夏科-維爾布蘭德綜合徵”,已知會導致(除其他神經系統症狀外)喪失做夢的能力。然而,直到幾年前,一位患者報告說,她在幾乎沒有其他永久性神經系統症狀的情況下喪失了做夢的能力。該患者大腦中一個稱為右側下舌回(位於視覺皮層中)的部位受到損傷。因此,我們知道夢境是在大腦的這個特定區域產生或傳遞的,該區域與視覺處理、情緒和視覺記憶有關。

總而言之,這些最新發現講述了一個關於夢境的潛在機制和可能目的的重要故事。

夢境似乎透過編碼和構建情緒記憶來幫助我們處理情緒。我們在夢中看到和體驗到的事物可能不一定是真實的,但與這些體驗相關的情緒肯定是真實的。我們的夢境故事本質上試圖透過建立對某種體驗的記憶來剝離情緒。這樣,情緒本身就不再活躍。這種機制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當我們不處理我們的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時,這會增加個人的擔憂和焦慮。事實上,嚴重的 REM 睡眠剝奪與精神障礙的發生越來越相關。簡而言之,夢境有助於調節連線我們的經歷與我們的情緒和記憶之間的脆弱橋樑上的交通。

您是專門研究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或心理學的科學家嗎?您是否讀過最近發表的同行評議論文,並且想就此撰寫文章?請將建議傳送給《心靈 Matters》編輯加雷思·庫克,他是一位獲得普利策獎的《波士頓環球報》記者。您可以透過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或 Twitter @garethideas 與他聯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