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後,三位老朋友——作家大衛·布蘭肯霍恩、家庭治療師比爾·多爾蒂和家庭研究學者大衛·拉普——對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似乎呈指數級增長的敵意感到困擾。他們認為,這種分歧超越了對候選人和政策的不同意見。相反,自由派和保守派似乎越來越將彼此視為天生不道德、不聰明和惡意的。似乎越來越少的美國人有興趣建設性地與對方進行接觸。
這三人受到多爾蒂在離婚和家庭衝突方面的專業知識的啟發,他是一位家庭社會科學教授,也是明尼蘇達大學“瀕臨崩潰的夫婦”專案的專案主管。如果他們可以將家庭治療中使用的一些相同技術和理論應用於治癒美國“家庭”,會怎麼樣?因此,他們開始工作,建立了一個名為“更好的天使”(最近更名為“勇敢的天使”)的非營利組織,並將治療領域的研討會和辯論改編為培養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間的善意。“勇敢的天使”這三人的靈感來自於亞伯拉罕·林肯在他的第一次就職演說中對分裂危險的警告。這位總統告訴一個處於內戰邊緣的國家,我們可以透過傾聽“我們天性中善良的天使”來彌合分歧。
在“勇敢的天使”研討會上,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齊聚一堂,學習如何進行更富有成效的對話。一項名為“魚缸”的練習包括一個政黨的成員圍成一圈坐著,另一個團體的成員圍坐在他們周圍。外面的小組安靜地坐著,聆聽裡面的小組回答一系列問題,例如“你為什麼認為你方的政策或候選人對國家有利?”或“你生活中的哪一次經歷對你的政治觀點產生了重大影響?”
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每一方都有機會回答和傾聽之後,主持人將更大的小組聚集在一起,就每個人學到的東西進行對話。“人們傾向於說,‘在研討會之前,我認為我方是分裂和無組織的,而對方是鐵板一塊且有效動員起來的,’”布蘭肯霍恩說。“他們逐漸認識到,雙方都可能非常多樣化和無組織。” 資料表明,儘管參與者有強烈的信念和觀點,但研討會的參與者對彼此的態度會變得更好。
當然,美國的兩極分化不僅僅侷限於政治。分歧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關鍵特徵,滲透到組織、家庭、友誼和危機應對中。我們經常發現自己與那些基本信仰和核心價值觀與我們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一種常見的反應是試圖說服他們放棄自己的觀點,轉而支援我們的觀點。但這種方法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無效的衝突。好訊息是,在政治和社會問題上意見強烈分歧的人們可以接受培訓,而且相當容易,從而進行富有成效的互動。
我們的研究側重於改進我們稱之為對話接受度的內容——意見分歧的各方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表達他們願意接受彼此觀點的意願。對話接受度涉及使用語言來表明一個人真正對對方的觀點感興趣。我們的研究表明,當個人在對話中表現出接受度時,其他人會發現他們的論點更具說服力。此外,接受性語言具有傳染性:它使那些與你意見相左的人也更願意接受。當人們看起來更願意接受時,其他人也更喜歡他們,並且更有興趣與他們合作。可能升級為激烈衝突的分歧反而導致了衝突解決。
我們透過要求數千人對他們不同意的政治宣告寫出回應來確定接受性語言的特徵。然後,我們讓數千人評估每個回應,評估作者看起來有多投入、接受和思想開放。
人們在看到接受度時就會認出來。我們的評分員普遍同意哪些作者表現出接受度,哪些沒有。然而,人類無法準確指出哪些詞語和短語使一段文字感覺更具或更少接受度。因此,我們開發了一種演算法,可以快速分析數千行文字,並識別與接受度相關的特定詞語和短語。該演算法使我們能夠從噪音中提取訊號。
首先,我們發現表示承認的詞語可以表明接受度。透過說“我理解……”或“我相信你所說的是……”來承認你不同意的人的觀點,表明你參與了對話。猶豫——表明對你即將提出的主張有些不確定——也是接受度的標誌。例如,“推進這項決定可能會增加市場份額”比“推進這項決定無疑會增加我們的市場份額”更能表達不確定性,聽起來不那麼武斷,因此更容易被接受。
接受性語言的另一個特徵是使用積極而非消極的術語。“考慮減少對現有專案資源投入的好處是有幫助的”似乎比“我們不應該對現有專案投入更多資源”更具接受性。最後,諸如“因為”和“因此”之類的詞語會在對話中設定一種爭論性或居高臨下的語氣。當個人避免使用這些詞語時,他們會表現出接受度。
在我們確定了表明接受度的語言特徵之後,我們進行了研究,在研究中,我們訓練人們變得更具接受度,然後觀察其他人是否認為他們是這樣。具體來說,我們對一些參與者進行了五分鐘的接受性語言使用培訓,然後讓他們對一個他們不同意其觀點的人就一系列問題(例如警察和少數族裔嫌疑人或大學校園內的性侵犯)撰寫的文章做出回應。對照組的參與者使用他們自然的對話風格撰寫了他們的回應。
我們分配其他參與者回應這些寫作作品之一——特別是回應那些他們不同意其觀點的人的文章。結果表明,那些接受過接受性溝通培訓的人更成功地讓讀者改變了他們對重要社會問題的看法。他們也更受青睞,成為未來對話的夥伴,並被認為具有更好的判斷力。
在另一項研究中,我們利用了來自一個分歧很常見的領域的資料:維基百科。我們識別了熱門文章的討論頁中包含人身攻擊的帖子,以及同一篇文章(長度和日期相似)中不包含人身攻擊的帖子。這些資料使我們能夠檢驗接受度在糾正維基百科文章的編輯過程中的影響。我們發現,在編輯討論中,更具接受度的編輯不太可能遭受人身攻擊。接受性溝通促使其他人透過自己也變得接受來 reciprocate。
與“勇敢的天使”研討會中得出的經驗教訓一致,這項研究表明,透過對話接受度,我們可以開始彌合我們的分歧,無論是在政治、家庭生活還是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