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不信任科學家的道德,而非科學

近期皮尤研究中心關於公眾對科學信任度的調查報告顯示,科學界尚未準備好解決真正的問題

Technicians working in a medical laboratory

Roger Tully/Getty Images

在特朗普和新冠疫情疊加的時代,公眾對科學家的信任度出現了相當明顯的下降。大約 十分之一的美國人 表示,他們現在對科學的支援度不如新冠疫情之前。

這是 皮尤研究中心十一月份的調查結果。除了疫情前時期支援度的下降,調查還發現,自 2021 年以來,對科學家“非常信任”或“相當信任”的人數大致保持不變。對此,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表示,這項調查“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我們需要做什麼來恢復對科學信任的機會”。

但是,針對調查做出回應的科學界領袖們對缺乏信任的原因的診斷,仍然是老生常談,即公眾不理解科學。這對科學家來說是一種舒適的診斷,因此不太可能有助於建立信任。科學界反而需要考慮的是,缺乏信任並非源於公眾將科學家視為事實發現者,而是源於公眾不信任科學家的道德價值觀。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推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對該報告的反應表明,科學界正在努力避免看到這一點。近期《華盛頓郵報》的一篇新聞報道指出,公眾失去信任是因為他們不理解關於事實的科學主張——關於新冠的治療方法、口罩的效用、病毒的起源、社交距離的效果、疫苗是否能預防感染。在《紐約時報》一篇類似的報道中,美國科學促進會執行長表示,科學家們從新冠疫情中吸取了“慘痛教訓”,並且“現在能夠更好地溝通資料是如何變化和演變的”。另一份報告宣稱,科學家需要對他們產生準確科學主張的能力更加謙遜

所有這些回應都反映了科學家長期以來持有的普遍觀點,即公眾缺乏支援是公眾對科學理解不夠深入的後果。這被稱為科學傳播的“知識匱乏”模型,該模型已被 廣泛否定為影響公眾對科學支援度的主要因素。

長期以來,人們已經清楚地看到,關於科學事實的主張並非問題所在。想想美國宗教與科學之間的衝突,1925 年的“斯科普斯審判” 和 2005 年的“智慧設計”法庭案件 就是例證。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種衝突是由於宗教人士使用經文來對自然世界做出主張,而科學則使用理性和觀察。雖然這在 20 世紀之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但今天這種情況僅適用於美國少數宗教人士,例如那些遵循保守新教傳統的人;並且也僅限於在非常具體的領域存在分歧,例如人類起源。這就是斯科普斯審判中的情況。

實際上,社會學研究表明,當代科學與宗教之間的衝突 實際上是關於道德,而非事實。例如,在關於人類胚胎研究的辯論中,沒有宗教反對者會說科學家不瞭解胚胎如何發育。相反,他們賦予胚胎與科學家不同的道德地位。

此外,即使是公開反對科學主張,也往往是出於對道德的擔憂。例如,基要主義者 威廉·詹寧斯·布萊恩,斯科普斯審判中創造論立場的捍衛者,反對關於人類進化的科學主張,因為他想 “捍衛《聖經》。” 但是,他還反對進化論,因為他認為達爾文主義理論敗壞了德國青年的道德,並且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部分原因。公眾與科學之間的道德衝突並非始於特朗普第一屆政府時期。

我們還可以看看 皮尤研究中心調查 中在新聞報道中未被深入探討的部分。在調查中,36% 的公眾認為科學家不關注社會道德價值觀。當被問及“科學家應專注於確立可靠的科學事實,並置身於政策辯論之外”與“在關於科學問題的公共政策辯論中發揮積極作用”之間作選擇時,該國基本上各佔 50%。也就是說,一半的公眾不希望科學家超越確立事實的範疇,因為我認為,他們認為科學家會在政策辯論中加入他們的道德價值觀,而公眾認為他們並不認同這些價值觀。

但為什麼公眾會認為科學家不認同他們的道德價值觀呢?科學家在道德上有缺陷的觀念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並且至今仍在關於科學家的虛構故事中得到強化,其中 “瘋狂科學家”仍然是一種比喻。弗蘭肯斯坦博士可能是最著名的科學家。村民們對他不滿,不是因為他在如何創造怪物的事實上犯了錯誤,而是因為他在創造怪物時無視了村民的道德價值觀。

因此,我認為科學家們從新冠疫情中吸取了錯誤的教訓。信任度下降並非主要是公眾誤解科學的結果,而是因為科學家們與一系列政治化的道德選擇聯絡起來,這些選擇優先考慮公共健康而非商業、教育和個人自由。或許與這些選擇聯絡起來是不可避免的或必要的,但我們不應認為信任的喪失是由於公眾不瞭解疫苗的工作原理造成的。

一個建立信任的解決方案 是讓科學家 接受培訓談論他們的道德價值觀,因為沉默更容易讓人將不良价值觀投射到科學家身上。科學家的道德價值觀不會與公眾完全一致,但我認為共同的價值觀將超過差異。舉一個明顯的例子,從事新冠研究的科學家是出於減少人類痛苦的道德價值觀,這在美國幾乎是最普遍的價值觀。

我理解為什麼科學界不願談論其道德價值觀。科學規範的一部分是“價值中立”,而產生合法結果的部分原因是冷靜地審查資料。科學家通常沒有接受過關於道德、價值觀和倫理的學術辯論的培訓。但是,假裝科學家只關注事實——並且高於任何道德問題——是行不通的。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多位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