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家庭專案,我是一個按部就班的女孩。我會從頭到尾閱讀說明書,然後再重新閱讀並執行每個步驟。另一方面,我的丈夫更喜歡研究圖表,然後直接開始。想想業主手冊與宜家說明書的區別。這種在學習新資訊時偏好某種方法而非另一種方法的情況並不少見。事實上,人們以不同方式學習的觀念在美國文化中是如此普遍,以至於出現了一個蓬勃發展的產業,專門致力於識別學習風格並培訓教師以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
然而,僅僅因為一個觀念很流行,並不意味著它是真的。一項關於學習風格的科學文獻的近期回顧發現,幾乎沒有證據能夠清楚地支援當教學技巧與個人的學習風格相符時,學習效果最佳的觀點。事實上,有幾項研究與這種信念相矛盾。很明顯,人們對自己學習偏好(例如,視覺型、動覺型、直覺型)有強烈的意識,但這些偏好是否重要尚不清楚。
印第安納大學的波莉·胡斯曼和瓦萊麗·迪恩·奧洛克林進行的研究對這個重要問題進行了新的審視。之前大多數關於學習風格的調查都集中在課堂學習上,並評估了教學風格是否會影響不同型別學習者的學習效果。但是,課堂真的是大多數認真學習發生的地方嗎?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在這個翻轉課堂和線上課程資料的時代,學生更多地是自主掌握資訊。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課堂上的教學風格不太重要。這也提出了學習風格確實重要的可能性——也許學生個人學習風格與他們的學習策略之間的匹配是獲得最佳效果的關鍵。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為了探索這種可能性,胡斯曼和奧洛克林要求參加解剖學課程的學生完成線上學習風格評估,並回答有關他們學習策略的問題。超過 400 名學生完成了 VARK(視覺型、聽覺型、閱讀/寫作型、動覺型)學習風格評估,並報告了他們用於掌握課外材料的技術細節(例如,抽認卡、複習講義、解剖學塗色書)。研究人員還跟蹤了他們在課程的講座和實驗部分中的表現。
VARK 的評分表明,大多數學生使用多種學習風格(例如,視覺型 + 動覺型或閱讀/寫作型 + 視覺型 + 聽覺型),但沒有任何特定的風格(或風格組合)比另一種風格產生更好的結果。然而,這項研究的重點不是特定的學習風格是否更具優勢。相反,該研究解決了兩個主要問題:首先,參加 VARK 問卷以識別個人學習風格的學生是否採用與該風格一致的學習策略?其次,對於策略與 VARK 概況相符的學生,學習效果是否比策略與 VARK 概況不符的學生更好?
儘管知道自己的、自我報告的學習偏好,但近 70% 的學生未能採用支援這些偏好的學習技巧。大多數視覺型學習者並沒有大量依賴視覺策略(例如,圖表、圖形),大多數閱讀/寫作型學習者也沒有主要依賴閱讀策略(例如,複習筆記或教科書),等等。鑑於學習風格很重要的普遍看法,以及許多學生將學業成績不佳歸咎於他們的學習風格與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匹配這一事實,人們可能會期望學生在自己學習時依賴於支援其個人學習偏好的技巧。
也許最好的學生會這樣做。研究中近三分之一的學生確實選擇了與他們報告的學習風格一致的策略。這有回報嗎?簡而言之,沒有。學習策略與 VARK 分數一致的學生的講座或實驗課程成績都沒有更好。
因此,大多數學生沒有采用與自我報告的學習偏好相符的學習策略,而少數這樣做的學生也沒有表現出任何學業上的好處。儘管學生認為學習偏好會影響表現,但這項研究證實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即使學生自己掌握資訊,學習偏好也不會影響表現。這些發現表明,學生普遍缺乏對支援有效學習的過程和行為的認識。與這種觀點一致,胡斯曼和奧洛克林還發現,學生報告的許多常見學習策略(例如,製作抽認卡、使用外部網站)與課程表現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因此,無論個人學習風格或風格與學習技巧是否一致,許多學生都在採用根本不支援理解和資訊保留的策略。
幸運的是,認知科學已經確定了許多增強知識獲取的方法,這些技術具有相當普遍的好處。當學生隨著時間的推移分散他們的學習時間、以多種方式體驗材料、在學習過程中測試自己對材料的掌握程度以及詳細闡述材料以建立有意義的聯絡,而不是從事涉及簡單重複資訊的活動(例如,製作抽認卡或抄寫筆記)時,他們會更成功。這些有效的策略是幾十年前確定的,並且具有令人信服和重要的經驗支援。那麼,為什麼我們仍然堅持認為學習風格很重要,而忽略了這些經過驗證的有效技術呢?
學習風格神話的流行可能部分源於發現自己是哪種“型別的人”的吸引力,以及希望在教育系統中被視為個體的願望。相比之下,通用策略可以提高所有人的學習效果的觀點掩蓋了我們是獨特的、獨立的學習者的想法。此外,大多數經驗支援的技術都涉及計劃(例如,安排連續幾天的學習時間)和大量的努力(例如,在課堂評估之前進行練習測試),並且讓我們面對現實,我們不想那麼努力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