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在身心健康之間做出選擇

在過去的一年中,許多人感覺他們被迫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

如果你認為新冠疫情只是對身體健康的攻擊,那就大錯特錯了。關於疾病和死亡的統計資料令人震驚,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遭受了同樣驚人的損失。 近三分之一的美國人正在經歷臨床抑鬱或焦慮的症狀,而惠康信託基金會估計,與新冠疫情相關的社會隔離和經濟壓力將導致多達15萬例額外的死亡

在非疫情時期,做出既有益於身體健康又有益於心理健康的選擇相對簡單,因為這些選擇往往是相同的。對身體有益的事情對你的情緒和心理健康有明顯的好處。例如,運動顯著減少焦慮和抑鬱,其效果與藥物治療相當。同樣,健康的睡眠習慣可以促進身體的穩態和更高效的免疫系統功能,也能顯著降低我們患抑鬱症、焦慮症和躁鬱症的風險。

然而,疫情已經顛覆了我們過去在健康決策方面的正常指導。今天,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毒感染風險而做出的健康選擇,無論是在短期還是長期都會損害我們的心理健康。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重大故事的未來。


例如,當我們自我隔離時,我們保護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但同時也增加了社會隔離,這會加劇我們的孤獨感、滋生負面情緒,並限制我們獲得重要的社會支援系統,而這些支援系統可以緩衝抑鬱症。那些透過限制玩耍時間和在家上學來保護孩子免受新冠病毒感染的父母們,會理所當然地擔心這種缺乏與同齡人社互動動會對孩子的社會情感發展造成未知的損害。年輕人錯過了包括高中和大學畢業典禮在內的重要里程碑,這些集體處理和賦予意義的機會對心理和身體健康都有積極的好處。現在,這些經歷代表了一種代價高昂的權衡,讓我們不知道該選擇保護我們健康的哪一方面。

這種無處不在的平衡行為讓我們覺得我們的身心健康處於對立狀態,在一場爭奪注意力的戰鬥中:在這個充滿壓力和不確定的時期,你是否應該優先考慮你和家人的身體健康,還是你正在衰弱的心理健康?然而,這種衡量標準甚至更加複雜。當然,我們不僅關心自己的身體或心理健康,也關心全球人類的福祉,我們在平衡個人需求與集體社群的需求。

最終,即使現在有三種疫苗獲批緊急使用,我們仍將長期處於這場疫情之中。如果我們忽視心理健康需求,我們可能遇到的任何問題都會惡化,當我們最終嘗試解決這些問題並且疫情已經刻入歷史時,會使康復更加困難。我們提供一些基於證據的建議,說明如何處理這種身心決策的雙重性

  • 我們必須採取以社群為中心的解決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該方案承認並接受你定義成本效益比的方法可能與你的鄰居和其他具有不同性格或發育需求的鄰居不同。例如,青少年和年輕人可能需要更多與家庭以外的人接觸,以維持他們的心理健康。這符合他們的發育階段,因此,我們不應批評他們的行為,而是應該考慮為不同發育階段制定健康的社交距離指南。讓青少年能夠持續地與一兩個朋友進行面對面的社交,可能是一種明智的做法,可以平衡身心健康問題,並可能防止危險的社交行為。

  • 重要的是要平衡當前和未來的需求。考慮那些不僅在當下支援你,而且在疫情結束後也能使你未來的自己受益的選擇。儘管在新冠疫情期間,走出家門,最終在公園與朋友見面,或者在被困在室內一整天后線上購買那款炫酷的新iPhone可能會讓人感到非常興奮,但這樣做可能會失去更廣闊的視角,即它如何影響你未來的自己。同樣,雖然我們避免令人不快的情緒是自然的,但當我們頻繁、過度地這樣做,或者以一種阻止我們實現日常目標的方式這樣做時,它被稱為行為迴避。當感到沮喪時不與朋友交往等行為是以犧牲長期的生活質量為代價的。在當下被恐懼或反覆出現的憂鬱思想所淹沒,可能會導致我們避免必要的醫療護理,不打電話給能夠振奮我們精神的人,或者在無法選擇線上Instacart送貨的情況下不去雜貨店購買所需的食物。

  • 記住,保護你的身體健康不需要以犧牲心理健康為代價:有很多方法可以支援身體免疫力並避免新冠病毒風險,但仍然可以滿足你的情感需求。例如,即使在地理上分離,你仍然可以透過遠端“聚會”、線上與老朋友聯絡、開始寫感恩日記或給關心的人傳送便條,以及向親人和陌生人做一些小小的善舉來與他人保持社交聯絡。所有這些不僅可以幫助你保持聯絡,而且還被證明可以緩衝潛在的負面心理健康結果並增強身體對壓力的免疫力。

在這場全球疫情中,我們必須將身心都視為人類健康和生存的核心要素。為了在未來的持久疫情中倖存下來,我們必須認識到心理和身體健康是人類健康相互影響的部分,當它們協同工作時效果最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