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是天生的,還是可以透過努力提升?你回答這個問題的方式可能會決定你的學習效果。根據去年十月發表在《心理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那些認為智力是可塑的人更可能從錯誤中恢復過來,並在未來減少錯誤。
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邀請了 25 名本科生參與一項簡單、重複的計算機任務:每當螢幕上出現的字母符合特定模式時,他們就必須按下按鈕。當他們犯錯時(大約 9% 的時間會發生這種情況),受試者幾乎立即意識到錯誤——此時他們的大腦產生了兩種微小的電反應,研究人員使用電極記錄了這些反應。第一種反應表明意識到犯了一個錯誤,而第二種反應,稱為錯誤積極性,被認為代表了糾正錯誤的願望。後來,研究人員詢問學生們是否認為智力是固定的還是可以學習的。
雖然每個人在犯錯後都會放慢速度,但那些“成長型思維”的人——即那些認為智力是可塑的人——比其他受試者引發了更強的錯誤積極性反應。他們隨後也犯了更少的錯誤。“每個人都會說,‘哦,我做錯了什麼,我應該慢下來,’但只有那些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真正利用這些資訊並使其變得更好,”密歇根州立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家、主要作者 Jason Moser 解釋說。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然而,Moser 補充說,不那麼傾向於成長型思維的人可以改變他們的方法。“成長型思維模式是關於關注過程——即體驗——而不僅僅是結果,”他說。“挫折是獲取資訊和為下一次學習的機會,因此請注意哪裡出了問題,並獲取您需要改進的資訊。”
本文以印刷版形式發表,標題為“哎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