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足球制服、鋼琴課和大學學費加起來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沒有什麼能比得上為人父母。或者我們是這樣告訴自己的,根據《心理科學》二月刊上的一項研究。當父母面臨孩子的經濟成本時,他們會透過誇大育兒的情感回報來證明他們的投資是合理的。
安大略省滑鐵盧大學的心理學家在研究中向父母提供了一份政府報告,估計將孩子撫養到18歲以上的成本超過19萬美元。然後,一半的父母閱讀了另一份關於成年子女向父母提供的經濟幫助的報告。那些只閱讀了高昂價格標籤的人更傾向於同意理想化育兒情感益處的說法,例如“今生最值得的事情莫過於養育孩子。”
心理學理論認為,這種合理化是對認知失調(頭腦中存在兩種衝突想法的狀態)的常見反應。在這種情況下,父母選擇生育孩子的決定與孩子是如此沉重的經濟負擔這一事實相沖突,因此父母得出結論,情感上的好處
一定非常大,以至於超過了物質成本。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研究的作者指出,這種心態在歷史背景下是有道理的。直到最近,孩子們的花費才如此昂貴——而且他們通常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幫助農場勞動或帶回家薪水。在那些時代,童年不那麼感性,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情感紐帶也沒有那麼牢固。隨著養育孩子的成本變得越來越高,我們開始理想化育兒。
然而,根據該研究的另一項結果,這種樂觀的前景可能具有實際的好處。只被告知育兒成本的父母表示,他們比也閱讀了育兒益處的父母更享受與孩子共度的時間——而且這些理想主義者計劃在未來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父母透過說服自己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來合理化孩子的成本,然後這說服他們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滑鐵盧大學心理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理查德·艾巴赫說。擁有自己的孩子可能很昂貴,但每一分鐘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