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特定年齡段的人來說,最初 1980 年代的 PBS 系列節目《宇宙》是一件大事——一封獻給天文學的令人驚歎的情書,它提供了一種思考我們自身以及我們在宇宙中位置的全新方式。神經科學家大衛·伊格曼也認為自己是《宇宙》的感動者之一。他認為《宇宙》是他雄心勃勃的 PBS 系列節目《與大衛·伊格曼一起探索大腦》的典範,該節目共六小時,探索了被稱為已知宇宙中最複雜物體的物質,即以某種方式造就我們自己的膠狀物質。伊格曼回答了特約編輯加雷思·庫克關於新節目的問題,該節目於 10 月首播。更完整的採訪版本線上發表在 Mind Matters 上,網址為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mind-matters。以下是經過編輯的文字記錄。
您的第一集探討了大腦如何“創造”現實的問題。您能否解釋一下您所說的含義,以及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有何挑戰性?
想想你周圍整個美麗的世界,它有各種顏色、聲音、氣味和紋理。你的大腦並沒有直接體驗到這一切。相反,你的大腦被鎖在頭骨內一個寂靜黑暗的密室裡。它所體驗到的只是在它巨大的神經元叢林中流動的電化學訊號。這些訊號就是它所能處理的全部,僅此而已。從這些訊號中,它提取模式,賦予它們意義,並創造你對外部世界的主觀體驗。你的現實完全在一個黑暗的劇院中上演。我們對外部世界的意識體驗是神經科學的偉大奧秘之一:我們不僅沒有理論來解釋私人的主觀體驗是如何從細胞網路中產生的,我們甚至不確定這樣的理論會是什麼樣子。在本系列節目中,我正視了這個奧秘以及其他奧秘,以表明該領域的發展方向以及這個問題可能如何得到解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們這些非心理學家或神經科學家的人通常會在一天中想象我們是由一個統一的、有意識的自我組成的,並在我們前進的過程中做出決定。該系列節目在哪些方面挑戰了這種假設?
很高興你問到這個問題:我專門用一集來探討我們如何做出決定這個問題。在那一小時裡,你會清楚地看到,作為個體的你,並非一心一意。相反,你是由相互競爭的神經網路構建而成的,所有這些網路都有自己的驅動力,並且都想掌握控制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如此有趣和複雜。我們可以和自己爭論,我們可以對自己生氣,我們可以和自己簽訂合約。到底是誰在和誰說話?都是你,但那是你不同的部分。在另一集名為“誰在掌控?”的節目中,我探討了你的意識心智實際擁有多少控制權,以及相對於所有其他在你不知情或無法訪問的情況下持續運轉的大腦活動而言。總的來說,我希望觀眾在看完這六集節目後,會對他們關於行為、信仰和現實的假設進行審視。
最後一集名為“我們將成為誰?”。這一集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我們可以從中期待學到什麼?
我著迷於我們的技術與我們的生物學相結合的方式,從而改變了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軌跡。我最近在 TED 上談到了這個問題,我在 TED 上公佈了我們在我的實驗室中發明的一種裝置,用於向大腦輸入新的資訊。這可以擴充套件人類狹隘的感知範圍。在最後一集中,我將技術與生物學的結合推演到遙遠的未來——例如,探索我們是否可以冷凍你的大腦,並在 1000 年後解凍它以重啟你。或者我們是否可以完全繞過生物學,在計算機中執行你大腦的完整、詳細的模擬——以及那是否會是你。如果這一切有可能實現,它將為太空旅行開闢新的前景,因為我們帶來的生物學對於星際航行來說並不是很有用。更重要的是,關於我們未來是否有一天會生活在模擬世界中的問題,又回到了一個非常古老的問題,哲學家從莊周到笛卡爾,再到沃卓斯基兄弟姐妹 [在 駭客帝國 中] 都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是否已經生活在模擬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