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密碼

研究人員正在逼近大腦用來構建記憶的規則。 發現這種記憶密碼可能會促成更智慧的計算機和機器人的設計,甚至為窺探人類思維的新方法鋪平道路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釋出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要獲得本文的擴充套件版本,請單擊此處

經歷過地震的人都對地震有生動的記憶:地面震動、顫抖、彎曲和起伏;空氣中充滿了隆隆聲、破裂聲和玻璃破碎聲;櫥櫃門彈開;書籍、盤子和小飾品從架子上掉落。我們之所以能夠如此清晰地記住這些事件,並在多年後仍然記憶猶新,是因為我們的大腦進化成這樣做的:從重要的事件中提取資訊,並將這些知識用於指導我們未來對類似情況的反應。這種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的能力使所有動物都能夠適應複雜且不斷變化的世界。

幾十年來,神經科學家一直試圖解開大腦如何產生記憶的謎團。現在,透過將一套新穎的實驗與強大的數學分析以及同時記錄清醒小鼠中 200 多個神經元活動的能力相結合,我的同事和我發現了我們認為是大腦用來從經驗中提取重要資訊並將這些資訊轉化為記憶的基本機制。我們的研究結果為一個不斷增長的研究體系增添了新的內容,該體系表明,從一個神經元到另一個神經元的線性訊號流不足以解釋大腦如何表示感知和記憶。相反,需要大量神經元的協調活動。

周家佐 (JOE Z. TSIEN) 自 1997 年以來一直擔任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他於 1986 年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畢業後來到美國,並在上海華東理工大學擔任了兩年講師。他於 1990 年在明尼蘇達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 他曾為多家生物技術公司提供諮詢,這些公司致力於開發治療與年齡相關的記憶障礙的療法。“杜基鼠”在他七歲兒子的班級裡在展示和講述活動中大受歡迎。

更多作者文章:周家佐
大眾科學雜誌第 297 卷第 1 期本文最初以“記憶密碼”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 297 卷第 1 期(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72007-4aKOWm5e5yE2yjjJAq4St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