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的出現就能讓成群的少女尖叫和昏厥。像聖雄甘地和馬丁·路德·金這樣的魅力領袖,以激勵整個國家而聞名,而所謂的“有毒”的人則讓任何接近他們的人都生活在地獄中。關於人們對周圍每個人都有不可否認的影響力的例子不勝列舉,但普遍的看法是,這樣的人是罕見的。然而,一項有趣的新研究表明,情況恰恰相反:似乎每個人都有實實在在的影響,以一致的方式改變著其他人的感受。
多年來,關於個性和情緒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一種被稱為特質情感的現象上——即一個人習慣性的情緒狀態。每個人都會體驗到一系列的情緒——憤怒、悲傷、快樂——但人們通常會很快回到他們的情緒基線。例如,有些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傾向於感到放鬆,而另一些人則幾乎總是焦慮。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諾亞·艾森克拉夫特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希拉里·安格·埃爾芬貝恩這兩位組織行為科學家設計了一項研究,旨在調查人們是否也對他人的情緒產生可預測的影響。“我一直聽到關於糟糕的老闆或可怕的同事的事情,我開始思考,在人格心理學中,我真的沒有什麼可以用來解釋這種情況,”艾森克拉夫特說。
沒有人需要研究來告訴他們,與某些人互動時感覺良好,而在另一些人身邊感覺糟糕。但這項研究的驚人結論是,即使沒有嘗試,甚至沒有意識到,每個人都會散發出一種氛圍——研究人員稱之為“特質情感存在”——以相同的方式影響著與他們接觸的每一個人。以至於某些情緒——尤其是沮喪、挫敗感和壓力——“受你互動的物件的影響與受你自己的影響一樣大,”艾森克拉夫特說。與此同時,熱情和快樂等積極情緒受他人的影響較小。另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是:人們自身的性格特徵並不總是能預測他們對他人的情緒影響。例如,快樂的人也可能是掃興的人。這項研究發表在四月份的《心理科學》雜誌上。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過去,當心理學家探索人們彼此之間的情感影響時,他們會在實驗室裡設計陌生人之間的互動。艾森克拉夫特和埃爾芬貝恩想研究一個類似於人們日常經歷的真實世界環境——在工作場所、超市、醫生辦公室。他們決定跟蹤 239 名商學院學生,這些學生作為學業的一部分被分配到小組中進行專案工作。小組在一起一個月後,研究人員詢問學生們,當他們與每位合作伙伴在一起時,他們感受到了多少種情緒——憤怒、厭煩、平靜、熱情、快樂、放鬆、悲傷和壓力。如果大多數學生對同一個人給出了相同的反應——例如,“我感到壓力很大”——這表明這個人可能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或者說特質情感存在。
為了避免混淆因素,心理學家們過濾掉了一種叫做情緒傳染的東西。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即人們用他們當下的情緒感染他人——一個感到快樂的人會使同伴感到振奮,而一個感到悲傷的人會使他們感到沮喪。相比之下,特質情感存在是指無論你碰巧處於什麼情緒,都傾向於持續地在周圍的每個人身上引發相同的情緒。
玫瑰色的反應?
哪些型別的人最有可能影響他人?在初步性格評估中,那些形容自己既“外向”又“令人不快”的學生更有可能對他們的隊友產生負面影響。這種影響非常強烈,以至於僅僅與他們相處對他們的隊友的感受的影響,與隊友自身固有的情緒設定點的影響一樣大。但令人驚訝的是,研究人員沒有發現任何其他性格特徵與情緒影響之間存在聯絡。例如,利他和善良的人同樣有可能使他們的隊友感到焦慮,也有可能使他們感到放鬆。
艾森克拉夫特和埃爾芬貝恩寫道,結果表明“可以根據人們讓他人感受的方式對他們進行分類”,但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南佛羅里達大學的保羅·斯佩克特警告說,這些資料可能反映了商學院團隊共同的經歷,而不是人本身。例如,假設一個團隊成員在一個專案中發揮了主導作用,並且小組獲得了好成績。這可能會給對那個人的情感反應蒙上玫瑰色。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約翰·肖布羅克說,為了確定特質情感存在是否真實存在,科學家們將不得不證明它在一段時間內是穩定的。他指出,重要的是要證明,例如,那些讓他們的隊友感到放鬆的學生,在兩到五年後也會引發相同的反應。
根據艾森克拉夫特未發表的研究,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的特質情感存在是什麼。“這不是很容察覺,因為你實際上看不到當你不在場時世界是什麼樣的,”他說。特質情感存在是如何傳達的,也尚不清楚。人們如何在他人身上持續引發好的或壞的感覺?是他們的非語言線索嗎?他們對他人的熱情程度?任何見解都將是有價值的,因為這種現象顯然是如此普遍。艾森克拉夫特指出,儘管已經對人們的情緒基線進行了數百項研究,表明它們對從滿意度到一個人是否容易上班遲到等方方面面都有影響,“但現在我正在研究一種影響程度相當的效果,而我們對此一無所知。”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