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螢幕使用時間的“適量”水平

花時間恰到好處地使用裝置是值得的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是一種常見的抱怨:青少年把所有時間都花在數字裝置上,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破壞。但是一月份發表在《心理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適度使用不一定有害,甚至可能是有益的。對幸福感的影響因媒介或裝置的型別而異:電視和電影、影片遊戲、電腦和智慧手機,以及一週中的哪一天(工作日與週末)。最佳的接觸量在工作日每天大約一到兩個小時達到峰值,週末則更長。限制青少年的螢幕時間是可以的,但在完全拔掉插頭之前,請考慮其好處。

來源:“適量原則的大規模測試:量化青少年數字螢幕使用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作者:Andrew K. Przybylski 和 Netta Weinstein,《心理科學》,第 28 卷,第 2 期;2017 年 1 月 13 日

Tanya Lewis 是《大眾科學》負責健康和醫學的高階編輯。她為網站和印刷雜誌撰寫和編輯有關從 COVID 到器官移植等主題的文章。她還出現在《大眾科學》的播客《Science, Quickly》中,並撰寫《大眾科學》的每週健康與生物學新聞通訊。她在《大眾科學》的八年間擔任過多個職位,包括健康編輯、助理新聞編輯和《大眾科學·思想》的副編輯。此前,她曾為包括 Insider、Wired、《科學新聞》等媒體撰稿。她擁有布朗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學位和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科學傳播學位。在 Bluesky 上關注她 @tanyalewis.bsky.social

更多作者:Tanya Lewis
SA Mind Vol 28 Issue 3本文最初以“青少年螢幕使用時間的“適量”水平”為標題發表於 SA Mind 第 28 卷第 3 期 (), 第 16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517-16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