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使用科技產品的人)似乎一切安好

一篇嚴謹的新論文采用了一種新的科學方法,表明對青少年螢幕時間的恐慌可能被誇大了

社交媒體與抑鬱症有關——或者無關。第一人稱射擊影片遊戲對認知有益——或者它們會助長暴力。年輕人要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相連——要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孤立。

這就是關於技術對兒童福祉影響的相互矛盾的資訊。負面研究結果受到更多關注,並引發了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恐慌。這種狀況反映了科學家之間激烈的辯論。顯示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負面影響的研究之後,往往會出現其他研究,揭示積極影響或根本沒有影響——有時甚至使用相同的資料集。

牛津大學科學家於一月份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應有助於消除這種困惑。它揭示了科學家們使用的統計方法的缺陷,並提供了一種更嚴謹的替代方案。而且,重要的是,它使用了超過 35 萬名青少年的資料,令人信服地表明,在人口層面上,技術使用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心理健康透過一系列問題來衡量,這些問題涉及抑鬱症狀、自殺意念、親社會行為、同伴關係問題等等。技術使用使情緒健康水平的偏移不到百分之零點五。作為參考,吃土豆帶來的影響程度幾乎相同,而戴眼鏡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更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論文,”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研究青少年健康和技術的心理學家 Candice Odgers 說,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它提供了一套精密的分析,並且是對迄今為止數字技術與福祉之間關聯的最全面和最仔細的說明之一。而且,這篇論文傳達的資訊非常明確:在這些研究中記錄的關聯程度不足以或無法衡量到足以證明當前圍繞這個問題的恐慌和恐懼程度是合理的。”

迄今為止,大多數表明數字技術對年輕人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的證據都來自對大型公開資料集的分析。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家 Andrew Przybylski 和他的研究生 Amy Orben(這篇新論文的合著者)表示,這些都是寶貴的資源,但也容易受到研究人員偏見的影響。為了證明他們的觀點,他們發現在他們的研究中,分析這三個資料集中包含的資料有超過 6 億種可能的方法。“不幸的是,這些設計中大量的參與者意味著微小的影響很容易發表,如果結果是積極的,則會獲得過度的媒體和政策關注,”他們寫道。

這類研究旨在改變現狀。“我們正試圖從這種只挑選一個結果的心態轉變為更全面地看待資料集,” Przybylski 說。“其中關鍵的一部分是能夠將螢幕對年輕人的這些極其微小的影響置於現實世界的背景中。”

這種背景是具有啟發性的。雖然他們的研究發現,數字技術的使用與擾亂青少年福祉的 0.4% 的變異有關,但吸食大麻和欺凌的影響對心理健康有更大的負面影響(在一個數據集中分別為 2.7% 和 4.3%)。而一些積極的行為,如獲得充足的睡眠和定期吃早餐,與福祉的關聯性比技術使用的平均影響要強得多。

引人注目的是,Przybylski 和 Orben 使用的資料集之一是“監測未來”,這是一項由密歇根大學研究人員進行的持續研究,旨在跟蹤年輕人的藥物使用情況。心理學家 Jean Twenge 於 2017 年出版的令人震驚的書籍和文章聲稱智慧手機摧毀了一代青少年,也依賴於“監測未來”的資料。當 Twenge 使用的相同統計資料被放入 Przybylski 和 Orben 使用的更大背景中時,手機使用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оказалось 微乎其微。

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在分析中使用的方法稱為規範曲線分析,這是一種工具,用於檢查所有可能的關聯範圍,並繪製“分析定量資料時可能做出的分析決策的總和”。使用 SCA 的研究人員不是報告少數幾個結果,而是報告所有結果。這在統計學上相當於“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關乎設定一個標準,” Przybylski 說。“這種資料探索需要系統化。”

所有這些並不是說數字技術的使用沒有任何危險。在之前的一篇論文中,Przybylski 和同事 Netta Weinstein 證明了“金髮姑娘”效應,表明適度使用技術——工作日每天約一到兩個小時,週末略多——“本質上沒有危害”,但過度沉迷可能會有危害。在 2015 年的一篇論文中,Odgers 和一位同事回顧瞭解決家長對技術最主要擔憂的科學研究,並發現了兩個重要事項:第一,網上發生的大部分事情都在網下得到了反映。第二,影響確實取決於使用者;對某些人來說會帶來好處,而對另一些人來說會加劇風險,例如那些已經患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兒童。

“我們都找錯了方向,” Odgers 說。“真正的威脅不是智慧手機。而是這場虛假宣傳運動以及在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中製造的恐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