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隔離效應

當你感到緊張時,同理心可能會失效

初次約會除了是浪漫生活中必要(如果尷尬的話)的組成部分外,也可能是最令人焦慮的事情之一。隔著那無限深淵般的白色桌布,情侶中的每一位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無數煩惱思緒的困擾,包括“我的約會物件有吸引力嗎?”“我有吸引力嗎?”以及“我出門前記得關爐子了嗎?”

據推測,這種可悲嘗試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某種人際關係。然而,不幸的是,社會心理學的新研究表明,初次約會可能引起的悄然蔓延的憂慮可能會削弱人們建立這種同理心聯絡的能力。這項研究表明,焦慮特別會干擾“視角採擇”——即人們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能力。

焦慮會損害視角採擇的想法非常重要,因為正是在最迫切需要同理心聯絡的時候,這種緊張感才會出現。公開演講、工作面試,甚至教孩子閱讀的行為:所有這些都需要對房間裡另一個人的感受有細緻入微的理解。因此,如果讓焦慮佔據我們的思想,我們實際上可能會削弱自己在最關鍵社交場合取得成功的機會。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艾奧瓦大學的安德魯·R·託德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他們人為地提高了人們的焦慮水平,方法是讓他們生動地回憶過去發生過的焦慮事件。相比之下,對照組的參與者被要求寫一些中性事件,例如他們通常如何度過晚上,或者寫一些負面事件,例如引起厭惡或憤怒的事件。

接下來,實驗人員向參與者展示了各種旨在評估他們視角採擇能力(或意願)的任務。在第一個實驗中,參與者看到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人坐在桌子旁,左手邊放著一本書(根據邏輯,在他們的右邊)。關鍵問題是:“書在桌子的哪一側?”雖然超過一半的非焦慮人士表示書在左側(這意味著他們從對方的角度考慮了問題),但只有約四分之一的焦慮人士這樣做,這表明焦慮在某種程度上會將人們鎖定在自己的觀點中。(這裡的教訓是:不要在第一次約會時因為誰更靠近鹽而爭吵。)

當然,公平地說,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因為可以說這本書正確地放在桌子的任何一側。因此,為了更深入地挖掘,研究人員進行了後續研究,以檢視焦慮的人是否可以忘記他們知道但其他人不知道的資訊。該研究的工作原理如下。受試者瞭解到一位名叫尼克的大學新生向他的朋友大衛(一位大二學生)詢問他是否應該選修瓊斯教授的課。尼克不知道,但這位教授過去對大衛很不禮貌。大衛給尼克回信說:“哦,是的,瓊斯教授真是個好人。”參與者被要求判斷尼克是否將大衛的電子郵件理解為諷刺或真誠。

請注意人們在這裡被要求做的棘手任務:他們不是被要求說他們認為大衛的電子郵件是諷刺還是真誠;他們被要求說尼克認為它是諷刺還是真誠。當然,尼克並不知道大衛與教授發生過爭執,因此他沒有理由察覺到諷刺。擅長想象他人想法的人應該意識到這一點。不太擅長的人可能不會意識到。

結果呢?焦慮的人更可能認為尼克會將這條訊息視為諷刺,即使只有他們,而不是尼克,知道大衛有過負面經歷。這進一步支援了這樣一種觀點,即焦慮,而不是憤怒或厭惡,會矇蔽人們對他人經歷的感知。

這項研究的教訓遠遠超出了第一次令人不安的約會很可能不會以在某人的公寓裡結束的概念。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似乎會引起焦慮的社交場合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需要我們的同理心。考慮一下經典的家庭聚會例子,親近的親戚聚集在一起,希望這是一場溫馨而喜慶的聚會,但最終卻屈服於憤怒和爭吵,因為對人們的耐心和敏感性的微小侵犯會逐漸累積。是什麼導致了這種退化?也許正是對沖突的恐懼點燃了餐桌上的緊張氣氛。如果是這樣,這意味著人們對可怕結果的擔憂只會加劇該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就像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一樣,焦慮和視角採擇之間的負相關可能是一個惡性迴圈的一部分。

焦慮的影響也延伸到社交之外。《恐懼與戰慄》的作者克爾凱郭爾用“angst”一詞來形容我們在思考自己死亡時體驗到的那種低沉的恐懼。因此,焦慮可能不僅僅是對高風險社交事件的反應,而更可能是一個物種的慢性疾病,這個物種足夠聰明,能夠理解不可避免的死亡,但還不夠聰明,不知道如何應對。如果 angst 是我們長期存在的痛苦,那麼孤獨似乎也是如此,因為焦慮將我們困在自己的軀殼中,並擾亂我們從他人角度解讀世界的嘗試。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任務似乎很明確:減少我們對脆弱和未知的恐懼,並在此過程中,培養和滋養我們傳送到社交世界中的那些小根鬚和觸角。如果焦慮源於對自我的威脅,那麼,透過摒棄自我,我們或許能夠從源頭上切斷毒液。換句話說,克服自我並向他人伸出援手可能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您是專門研究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或心理學的科學家嗎?您是否閱讀過最近發表的同行評議論文,並想就此撰寫文章?請將建議傳送給“思想問題”編輯加雷思·庫克。加雷思是一位普利策獎獲獎記者,也是《美國最佳資訊圖表》系列叢書的編輯,您可以透過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或 Twitter 聯絡他

@garethideas.

丹尼爾·尤德金是紐約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候選人,也是一位爵士鋼琴家。他畢業於威廉姆斯學院,曾在哈佛大學擔任研究員,目前居住在布魯克林。他的部落格 TheQualiast.com 包含他對思想、行為和社會的思考。您可以在他的個人網站上了解更多資訊。

更多作者:丹尼爾·尤德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