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聲:蜜蜂的自然和必要性
作者:索爾·漢森。
基礎書籍出版社,2018年(27美元)
自從大約十年前一種被稱為“蜂群崩潰綜合徵”的神秘蜜蜂疾病出現以來,蜜蜂一直備受關注,這種疾病現在導致美國數百萬蜂巢的損失。這場危機使人們注意到蜜蜂給人類帶來的好處,但在它們受到如此關注之前很久,這些昆蟲對我們人類來說至關重要。透過引人入勝的第一人稱敘述,生物學家漢森講述了蜜蜂的完整故事:它們從恐龍時代的食肉黃蜂進化而來,選擇了蛋白質豐富的花粉,並與之共同進化。蜜蜂進化出絨毛,以便更好地捕捉和運輸花粉從一朵花到另一朵花,許多花的結構也進化得適合特定的傳粉者。自人類文明之初以來,蜜蜂的蜂蜜一直是重要的食物來源,並已應用於從酒精到藥物的各種用途。
同時穿過兩扇門:捕捉我們量子現實之謎的優雅實驗
作者:阿尼爾·阿南塔斯瓦米。
達頓出版社,2018年(27美元)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個更簡單、更優雅的實驗很難找到”,記者阿南塔斯瓦米這樣描述雙縫實驗,這是物理學史上最重要的實驗之一。透過向一面開了兩條狹縫的牆壁發射粒子,物理學家揭示了電子、光子和其他宇宙微粒的二元性,它們既是粒子又是波。雖然實驗本身很簡單,其版本可以追溯到1801年,但其結果甚至讓最聰明的科學家也感到困惑。它揭示了我們對量子力學理解的差距——例如,為什麼測量狹縫處發生的事情會導致電子錶現得像粒子,而讓狹縫保持原樣會導致波狀行為。這本書也是一次引人入勝的旅程,帶您瞭解實驗不斷催生的尖端物理學。——克拉拉·莫斯科維茨
纏結的樹:一部關於生命激進的新歷史
作者:大衛·誇曼。
西蒙與舒斯特出版社,2018年(30美元)
當查爾斯·達爾文構思出他的自然選擇理論時,他設想新物種一個接一個地有序地進化,就像樹上伸出的樹枝一樣。但事實證明,生命之樹更像是一團亂麻。科學作家誇曼生動地描述了新的基因研究如何顛覆生命的基本歷史。例如,基因可以在截然不同的物種的細胞之間穿梭。真核生物(具有封閉細胞核的生命形式,包括人類)的基因也包含捕獲細菌的“活生生的幽靈”。最近的研究表明,真核生物最初起源於古細菌,古細菌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被認為是不同的生命域,而不是與它們分開的。這些發現模糊了定義物種的界限,並提出了人類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的問題。——安德烈婭·湯普森
第三次思考
作者:史蒂文·溫伯格。
哈佛大學出版社,2018年(25.95美元)
我們正處於物理學的“分水嶺”時刻,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同獲得者溫伯格在近10年前、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開放後不久表示。(他也是我們顧問委員會的成員。)十年過去了,這種觀點依然存在,並貫穿於這本論文集中,其中包括一些以前未發表過的文章。他在一篇2011年對斯蒂芬·霍金的著作《大設計》的評論中,涵蓋了他最關心的領域——宇宙學和物理學,他在評論中分析了霍金關於多元宇宙本質的推測。溫伯格還涉足藝術理論,比較了藝術和理論物理學的約束(他認為它們確實有共同之處)。這本論文集可以讓人輕鬆地一窺一位深思熟慮的科學傳播者的思想,並展示了理論物理學真正包羅永珍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