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一個選擇:您是願意整天都感到快樂,還是快樂中穿插著一些悲傷、沮喪和焦慮的時刻?我們大多數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第一個選項。心理學家也長期以來倡導培養積極情緒的重要性,認為這是最佳化幸福感、應對壓力的能力和有益的身體健康結果的途徑之一。毫不奇怪,當人們被問及他們想要感受的情緒時,他們非常強調想要主要感受積極情緒。
然而,研究表明,這種選擇可能不再那麼簡單明瞭。心理學家最近的研究揭示了體驗多樣化情緒(包括積極和消極情緒)的曾經被忽視的好處。正如物理環境透過動植物的生物多樣性而蓬勃發展一樣,這項關於“情緒多樣性”的新研究將人類思維比作一個抽象的內在心理生態系統,它也可能受益於體驗廣泛的情緒多樣性。儘管這仍然是一個新想法,但情緒多樣性的益處顯而易見:報告體驗到更多樣化的積極和消極情緒的成年人,抑鬱症狀更少,住院天數也更少。這與我們長期以來對情緒的認知相符:即,情緒是人類體驗地圖上的路標,將我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我們環境中重要的標記——警告訊號,或需要注意、改變、處理和理解的事物。因此,構成幸福感的各種情感成分可能比僅僅感覺良好或積極情緒更為多樣化。此外,體驗到更廣泛的積極情緒的成年人——例如,平靜、快樂、興奮和自豪——表現出較低的炎症指標,這表明幸福感並非是唯一帶來健康益處的積極感受。
如果擁有多種不同的情緒對我們成年人的健康有益,那麼我們是否也應該從小培養兒童體驗多樣化的情緒呢?然而,研究表明,我們並沒有從小培養情緒多樣性,尤其是在撫養年幼男孩方面。早在嬰兒期,男孩和女孩的情感圖景就有所不同。一項研究報告稱,當觀看一個嬰兒被彈跳玩具嚇到時,被告知嬰兒是男孩而不是女孩的成年人,更有可能認為嬰兒正在體驗憤怒,而不管嬰兒是否真的是男孩。父母在與年幼男孩和女孩的對話中使用的情感詞彙的多樣性也存在性別差異。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了母親與幼兒之間的對話,與女兒互動的母親使用的情感詞彙密度和深度更高,而與兒子的對話則傾向於主要關注單一的情緒——您猜對了,是憤怒。無論成人行為中的性別差異是源於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心理過程,有一點是明確的:男孩在一個情感範圍較窄的世界中長大,在這個世界中,他們對憤怒的體驗會被注意到、推斷出來,甚至可能被培養出來。這使得其他情緒——尤其是更脆弱的情緒——在他們成長的心靈中被嚴重忽視或缺失。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鑑於哈佛醫學院的研究表明,男孩實際上比女孩更富於情感表達,這就更令人擔憂了。這種情況早在嬰兒期就開始了,並持續到幼兒期。因此,男孩可能實際上最初就具有至少相當,甚至更強烈和更廣泛的情感表達。這表明在兒童最容易接受父母關於情感表達的資訊的早期,正在發生一些事情,這很可能對他們的情感發展產生長期影響。
事實上,青少年時期缺乏情感多樣性的培養可能會產生長期的不良後果。早在小學時,避免強烈情緒(憤怒除外)就會導致男孩的學業成績不佳。心理學家發現,否認情感脆弱性的兒童也更有可能成為青少年後從事危害健康行為,例如藥物濫用。在以後的發展中,男性比女性更常壓抑(即,不公開表達)自己的情緒;而男性反過來會經歷更多的抑鬱症狀,並且更頻繁地訴諸肢體暴力。科學家推測,情緒調節障礙可能解釋了男性受限情緒與對他人的攻擊性行為之間的聯絡。考慮到情緒調節技能是透過實踐獲得的,而男孩如果不能被允許體驗全部範圍的情緒,可能不太可能有機會進行實踐,這似乎很有可能。
不幸的是,男性在情感表達方面的限制也延伸到了家庭——男性也不太可能與伴侶分享自己脆弱的情緒,也不太能接受伴侶的這些體驗,休斯頓大學社會工作教授布琳·布朗在她關於羞恥感的定性研究中明確指出了這一點。並且情緒壓抑會對身體、心理和人際關係健康產生影響——從長遠來看,這些男性可能更容易患上與壓力相關的心血管疾病。缺乏情感多樣性不僅對年幼的男孩很重要,而且隨著情感受限的男孩成長為情感模式更加僵化的成年男性,這一點仍然很重要。體驗全部範圍的情緒不僅可能有利於年幼男孩的心理健康,而且可能對整個社會產生深遠的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