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理解外星生命的框架

大眾科學 Space & Physics, Aug-Sep 2021

《大眾科學》太空與物理,2021年8-9月刊; 美國國防部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1978年約翰尼·卡森主持的《今夜秀》的一個片段在7月中旬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那集節目的嘉賓——天文學家和科學教育家卡爾·薩根——對當時新上映的電影《星球大戰》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批評該片對來自其他星系的生物可能的外觀的想象過於短視(且帶有種族清洗色彩)。在本合集中,記者倫納德·戴維審查了6月份釋出的政府報告,該報告調查了我們迄今為止關於地外生命的證據(見“專家權衡五角大樓不明飛行物報告”),我們的兩位觀點撰稿人思考了外星人接觸的一些具體情況。

但薩根富有遠見的觀察提醒我,我們對宇宙中其他生命的探索將永遠是一項純粹的人類事業:我們如何想象外星人可能的外觀、思維或運作方式,以及我們如何尋找他們或探測到他們的存在——所有這些因素都基於人類的感知框架。如果我們忽視這些侷限性,並且未能以某種方式超越我們思想的界限,那麼這些侷限性才會成為問題。

安德烈婭·加夫裡列夫斯基《大眾科學》的首席新聞簡報編輯。她撰寫每日《今日科學》新聞簡報,並負責管理該雜誌的所有其他新聞簡報。此外,她還管理所有特別收藏版,並且過去曾擔任《大眾科學·思維》、《大眾科學·太空與物理》《大眾科學·健康與醫學》的編輯。加夫裡列夫斯基在《科學家》雜誌開始了她的新聞業生涯,她在那裡擔任專題撰稿人和生命科學領域“熱門”研究論文的編輯。她在教育出版領域工作了六年多,為高等教育編輯生物學、環境科學和營養學方面的書籍。她擁有哥倫比亞大學的地球科學碩士學位和新聞學碩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也是普利策獎的故鄉。

更多作者:安德烈婭·加夫裡列夫斯基
SA Space & Physics Vol 4 Issue 4本文最初以“人類理解外星生命的框架”為標題發表於SA太空與物理 第4卷第4期(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82021-4Maxz3lFkmR0kYimsN8a9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