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 授權的尼古丁袋 ZYN 中有哪些成分?它有害嗎?

ZYN 是流行的調味尼古丁袋品牌,最近獲得了 FDA 的授權以減少吸菸,但仍有一些問題存在。專家解釋了尼古丁袋的功效和潛在的健康風險

Containers of Zyn Tabacco-Free Nicotine Pouches on display behind the counter at a shop in New York, Ny. The hand of a cashier can be seen holding cash in the upper left corner. The price on the Zyn display reads, "$6.99 per can."

2024 年 1 月 27 日,便利店出售的 ZYN 無煙尼古丁袋包裝。

Bing Guan/彭博社,透過 Getty Images

尼古丁袋——一種小型的、調味的袋子,放在牙齦和嘴唇之間——最近已成為試圖避免香菸和傳統“無煙”口含菸草產品的人越來越有吸引力的選擇。自從這些袋子於 2014 年進入美國市場以來,它們已獲得穩定的追隨者,尤其是在 25 至 44 歲之間的人群中。本月,來自流行的 ZYN 品牌的 20 種產品成為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授權”的首批此類袋子。儘管這與 FDA 認定為通常安全的“批准”相差甚遠,但這允許 ZYN 繼續銷售其三種和六毫克尼古丁袋,有 10 種不同口味,包括薄荷、柑橘、咖啡、肉桂和薄荷醇。

布朗大學的醫生兼公共衛生科學家 Jasjit Singh Ahluwalia 表示,FDA 對 ZYN 的決定“早就應該”做出,他研究尼古丁成癮已有 30 多年。ZYN 的製造商瑞典火柴公司於 2020 年申請授權。該機構的裁決借鑑了瑞典火柴公司推動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這些袋子使人們從其他菸草產品(如香菸)轉向,香菸可能含有 數十種與癌症或其他疾病相關的化合物。像 ZYN 這樣的袋子所含的有害化學物質比香菸少得多。

羅格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該大學尼古丁和菸草研究所的創始成員 Mary Hrywna 說,FDA 顯然“得出結論,公共衛生利益大於風險”。 “這並不意味著這些產品是安全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到 2023 年底,ZYN 袋是美國最暢銷的口服尼古丁品牌; 同年,擁有瑞典火柴公司的菸草集團菲利普莫里斯國際公司 (PMI) 報告稱,向美國運送了近 3.85 億罐袋裝產品。 更廣泛地說,根據 JAMA 報告,美國尼古丁袋總銷量從 2019 年最後五個月的 1.26 億件增加到 2022 年前三個月的 8.08 億件。 Hrywna 說,FDA 對 ZYN 的授權是打擊不良行為者的良好第一步。

Hrywna 說:“市場已經爆炸式增長,其中一些製造商只是在利用執法的缺失進行投機。” “現在至少有一種獲得授權的[袋裝]產品,所以至少我認為 FDA 現在可以對任何沒有提交任何型別申請的產品採取更有力的行動。”

尼古丁袋的日益流行及其潛在的誘人風味和營銷方式引發了人們對未成年人使用的擔憂。在美國,人們必須年滿 21 歲才能合法購買任何尼古丁產品,但去年 4 月,FDA 向銷售 ZYN 給 21 歲以下人群的實體店和線上零售商發出了 100 多封警告信2024 年全國青少年菸草調查發現,中學和高中學生中使用袋裝產品的比例為 1.8%,這意味著大約有 48 萬名學生使用。 FDA 指出,青少年中的這一比例相對較低——相比之下,電子煙的使用率為 5.9%(163 萬學生)——但 團體 擔心 兒童的任何使用程度。TikTok 和其他社交媒體平臺上的所謂 ZYN 影響者 因向年輕人推廣這些袋子而受到批評。

為了回應置評請求,PMI 的一位發言人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大眾科學,“美國子公司致力於負責任的營銷實踐,重點是限制 21 歲及以上成年人的訪問許可權。PMI 的美國子公司在美國的營銷材料中不使用社交媒體影響者或 35 歲以下的人。” 該公司還表示,其營銷活動使用第三方年齡驗證技術。

大眾科學進一步與 Ahluwalia 和 Hrywna 討論了尼古丁袋的工作原理、科學家對它們作為菸草替代品的有效性的瞭解以及它們的潛在健康問題。

什麼是尼古丁袋?它們是如何工作的?

傳統的無煙菸草產品,通常稱為“鼻菸”、“蘸醬”或“口嚼煙”,由密封在微小透氣袋中的研磨菸葉或直接放在臉頰中組成。 ZYN 和其他袋子則包含一種由尼古丁鹽(源自天然菸草或合成製成)、調味劑和填充劑製成的粉末。

大多數使用者會在 15 分鐘到 1 小時後吐出尼古丁袋。當它夾在牙齦和嘴唇之間時,尼古丁鹽會溶解並透過多孔的、類似茶包的袋子擴散,吸收到口腔的粘膜內。“當它這樣做時,它會進入血液系統,”Ahluwalia 說。 尼古丁分子與身體的菸鹼型乙醯膽鹼受體結合,而這些受體參與調節多巴胺獎勵系統,由此產生的良好感覺是導致尼古丁成癮的原因。

Close-up photograph of a person holding a small, white nicotine pouch between their index finger and thumb, with a small round container of nicotine pouches visible in the background. The pouches appear to be approximately 1.25 inches in length

單獨的尼古丁袋。

Andrii Atanov/Getty Images

與其他替代品相比,尼古丁袋在控制吸菸方面的效果如何?

各種尼古丁產品(如口香糖、貼片、含片和袋子)可以用作香菸和其他菸草產品的替代品,據推測可以減少一些健康風險——例如與吸菸燃燒相關的風險——或者透過以衡量的方式逐漸減少尼古丁,從而更容易完全戒菸。

Ahluwalia 說,有效的尼古丁成癮治療通常涉及模擬吸菸體驗的“峰值和低谷”。 抽一口香菸後,“五分鐘內,你的尼古丁水平會達到峰值,然後大約 30 分鐘後會下降。所以它是一種完美的成癮藥物,”他解釋道。“你的尼古丁受體渴望更多,所以你再抽一支菸,這只是一個美麗的惡性迴圈。”

一支香菸可能含有 10 到 15 毫克的尼古丁。一片尼古丁口香糖通常含量要少得多——在 2 到 4 毫克之間。“袋子,尤其是像 6 毫克和 8 毫克這樣較高劑量的,在獲得較高水平的尼古丁方面,可以更像香菸,”Ahluwalia 說。“它不會給你帶來相同的峰值,但它可以達到足夠好的水平,足以使你大腦中的尼古丁受體飽和。”(Ahluwalia 目前正在開發一種透過肺部輸送尼古丁的處方藥產品,他曾在各種尼古丁產品製造商的科學諮詢委員會任職。)

提交給 FDA 的公司主導的評估之一發現,24% 的人在使用香菸、傳統無煙菸草產品或兩者以及 ZYN 後,在 10 周後完全轉為使用新的袋裝產品。另一項評估發現,在另一個調查組中,除了 ZYN 之外還吸食香菸的人的比例在中位 5 到 6 個月的時間內從 42% 降至 15%。

Hrywna 說:“有證據表明,[袋裝]產品可以提供大量尼古丁,從而能夠控制與菸草相關的戒斷症狀”,但她補充說,還需要更多的人體獨立研究。“我認為我們需要更多證據來證明尼古丁袋是否能促進長期、持續的產品轉換,以及它們是否能真正減少菸草的危害,”她說。

我們對尼古丁袋的健康風險瞭解多少?

對尼古丁袋研究的回顧中,人體試驗——全部由袋子製造商資助——顯示對牙釉質的損害極小,並減少了其他菸草產品引起的既有口腔病變。與吸菸者的樣本相比,使用 VELO 品牌尼古丁袋的人的尿液和血液樣本中,幾種有害生物標誌物的水平較低。但氧化細胞損傷的生物標誌物以及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的兩個生物標誌物與吸菸者中發現的生物標誌物沒有顯著差異。

像任何尼古丁產品一樣,袋子可能會有短期副作用,例如心率加快、刺激和噁心。 小包裝不應咀嚼或吞嚥。當人們吞嚥唾液時,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來自袋子的尼古丁被攝入胃中。肝臟最終會代謝它,但 Ahluwalia 說這可能會導致打嗝和腹脹等副作用。

Hrywna 說:“我們知道,與傳統菸草產品相比,尼古丁袋所含的有害成分要少得多。” 2023 年對 22 個品牌的 48 個尼古丁袋進行的毒理學篩查確定了除尼古丁之外的 186 種化學成分;其中 8 種被歐洲分類、標籤和包裝法規視為有害物質,其中 3 種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歸類為可能對人類致癌。但化學物質的總數仍然比香菸煙霧中通常發現的化學物質要少得多——香菸煙霧可能含有7000 多種化學物質

阿盧瓦利亞表示,評估尼古丁的相對危害和風險是細緻入微的。大量研究發現,尼古丁與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發育中大腦的認知發展之間存在聯絡,但人類研究的結果並非完全定論。研究確實表明,尼古丁在懷孕期間會造成明顯的健康風險;阿盧瓦利亞指出,尼古丁可以穿過胎盤屏障並影響胎兒。任何含有尼古丁的產品都存在成癮的主要問題,而這些菸草袋“極有可能導致尼古丁依賴”,赫裡夫納說。

赫裡夫納表示,由於尼古丁袋是如此新穎,關於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證據仍然相對較少。在 FDA 的授權公告中,該機構表示將密切監控這些產品的營銷和使用。“我們不希望看到年輕人以任何形式攝入尼古丁,”赫裡夫納說。“如果青少年使用成為一個問題,我認為 FDA 現在擁有更強的法律依據,可以對授權產品的營銷採取行動,並清除市場上未經授權的產品。”

Lauren J. Young is an associate editor for health and medicine at 大眾科學. She has edited and written stories that tackle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including the COVID pandemic, emerging diseases, evolutionary biology and health inequities. Young has nearly a decade of newsroom and science journalism experience. Before joining 大眾科學 in 2023, she was an associate editor at Popular Science and a digital producer at public radio’s Science Friday. She has appeared as a guest on radio shows, podcasts and stage events. Young has also spoken on panels for the Asian American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NOVA Science Studio and the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 Her work has appeared in Scholastic MATH, School Library Journal, IEEE Spectrum, Atlas Obscura and Smithsonian Magazine. Young studied biology at 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 San Luis Obispo, before pursuing a master’s at New York University’s Science, Health &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Program.

More by Lauren J. You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