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數鳥類一樣,大山雀(主要是)一夫一妻制。每年冬天,這些美麗的黃胸鳴禽(上方)都會重聚,為即將到來的繁殖季節做準備,並將大部分時間一起度過——劃定領地、築巢,甚至覓食。它們之間的紐帶非常牢固,但如果鳥類被迫在愛情和食物之間做出選擇,會發生什麼呢?
為了找出答案,牛津大學動物學家喬什·A·弗斯和他的同事在英國鄉村附近的森林中設定了一組餵食器。其中一些餵食器被設定為僅對帶有奇數微晶片標記的鳥類開放;另一些則只允許帶有偶數標記的鳥類進入。因此,配對成功的鳥類夫婦可以開啟相同的餵食器,一起享用葵花籽。另一方面,配對失敗的夫婦則被迫在不同的地點覓食。
在為期三個月的時間裡,研究人員監測了 17 對鳥類夫婦,其中包括 7 對奇數加偶數的配對,它們無法在同一個餵食器進食。他們發現,來自這些配對失敗的鳥類夫婦訪問無法進入的餵食器的頻率幾乎是配對成功的鳥類夫婦的四倍,這表明配偶即使意味著其中一方會錯過一餐,也會堅持在一起。研究結果於 12 月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大山雀夫婦即使在其中一方飢餓時也可能並肩而行,因為它們以後會需要彼此。“配偶關係對大山雀至關重要,”弗斯說。“單親父母無法獨自應對撫養一窩幼崽的需求。它們成功的唯一希望取決於擁有一個支援和可靠的伴侶。”
威爾士斯旺西大學的行為生態學家安德魯·金表示,這些發現反映了從靈長類動物到魚類等各種動物的觀察結果。“與‘朋友’一起覓食並獲得較少的食物可能仍然比獨自覓食並獲得更多的食物要好,”他說。事實上,實驗中許多受挫的鳥類最終學會了在餵食器重新鎖上之前,利用兩秒鐘的視窗時間,迅速從伴侶的食物中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