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的疫情封鎖、經濟危機和必要的社會動盪正在對我們每個人造成壓力。正如《連線》雜誌作家馬特·西蒙在六月初的一篇文章中概述的那樣,我們的身體被設定為應對短暫的壓力爆發。長時間的緊張會提高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等激素水平,並導致一系列問題,從焦慮到失眠,甚至在極端情況下還會導致庫欣綜合徵。但我們不必為壓力而感到壓力。作家兼心理學家史蒂夫·泰勒在本期雜誌中寫道,經歷創傷和動盪可能會給某些人帶來積極影響。所謂的創傷後成長使得近一半經歷過強烈壓力事件的人在之後找到了對生活的全新、更積極的視角。這種轉變通常包括對真正重要的事物以及對你的存在帶來意義的事物的深刻認識。儘管過去經歷過苦難,但那些報告這些積極影響的人感覺,他們最終的精神狀態比經歷磨難之前更好(參見“冠狀病毒與創傷後成長”)。
在本期雜誌的其他地方,“美麗心靈”專欄作家斯科特·巴里·考夫曼與哲學家兼教授羅賓·雷普科·沃勒討論了人類自由意志的科學研究(參見“自由意志的神經科學”)。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特定的語言策略如何改善持不同意見的個人和群體之間的對話(參見“跨越分歧的正確對話方式”)。這將是一個多麼受歡迎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