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相遇可能會造成時間悖論,其結果可能會……摧毀整個宇宙!當然,這是最壞的情況。”——布朗博士
1989 年 11 月,《回到未來,第二部》上映時,2015 年 10 月 21 日還遙遙無期。那年 10 月的一天是電影中穿越時空的少年馬蒂·麥克弗萊、發明家埃米特·布朗博士(人稱“博士”),以及他們配備了通量電容器的德羅寧汽車/時間機器的目的地,他們試圖彌補馬蒂的死對頭比夫造成的未來混亂。向前飛躍 26 年,這部電影鉅製的製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平板電視!飛行汽車!冷核聚變!人工智慧!——所有這些在 20 世紀 80 年代似乎都相當激進。但我們現在身處 2015 年(透過衰老這種緩慢的方式來到這裡),是時候對電影的推測進行現實檢驗了。《回到未來》中令人驚訝的科技成果確實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儘管在飛行汽車和冷核聚變方面,情況並非如此。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圖片來源:雷克薩斯
懸浮滑板 電影中:馬蒂被比夫的孫子格里夫和他的團伙追趕穿過小鎮。為了逃脫,馬蒂跳上他認為是滑板的東西,卻發現他可以在沒有輪子的情況下在懸浮滑板上巡航。
我們現在在哪裡? 馬蒂的懸浮滑板具有三個被證明是當今現實世界發明家難以捉摸的特性:在地面上方懸浮和飛行的能力、承重能力和持久動力。最近一些使用磁懸浮技術的原型已經接近重現電影中的理想效果。2011 年,發明家格雷格·亨德森的 Hendo 懸浮滑板 使用四個磁懸浮引擎,在 135 公斤的有效載荷下,離地約一英寸,但電池電量僅持續七分鐘。2015 年 8 月,雷克薩斯推出了其 Slide 懸浮滑板。為了產生升力,Slide 需要地面上強大的磁場來排斥滑板內部的超導體,超導體由液氮冷卻。它無法在混凝土等非磁性表面上飛行,但它確實展示了一條整潔的蒸汽尾跡,並且可以在載人情況下在空中上升四到五釐米。加拿大發明家卡塔林·亞歷山德魯·杜魯在 2015 年 5 月憑藉自己設計的裝置創造了 最遠懸浮滑板飛行距離 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他在魁北克省的一個湖面上飛行了 275 米多一點,高度約為五米,然後因失去動力而墜落。
| 本週,《回到未來,第二部》與現實相遇 | 下一頁 » 2. 飛行汽車 |
圖片來源:Pop Culture Geek via Flickr CC by 2.0
飛行汽車 電影中: 在《回到未來,第一部》的最後鏡頭中,穿越時空的德羅寧汽車起飛了。在續集中,博士與馬蒂和他的女友詹妮弗一起乘坐飛行汽車在 2015 年的空中高速公路中降落。
我們現在在哪裡? 汽車仍然停留在地面上,但一些企業家正在努力改變這種狀況。Terrafugia 是一家成立於 2006 年的美國公司,正在研發兩種型號。其中一種是雙座 Transition,具有可摺疊的機翼和輕巧的機身,可以放入標準的汽車車庫,最大飛行速度約為每小時 160 公里,在道路上的時速也可達到約 105 公里。在 2014 年成功進行了雙人試飛後,該公司宣佈將於 2017 年開始交付價值 279,000 美元的汽車。第二種型號是 TF-X 四座汽車,由兩個可摺疊的直升機式旋翼機升起,無需跑道即可起飛和降落。TF-X 的開發預計需要 8 到 12 年。另一家公司 AeroMobil 正在生產一款超輕型 飛行汽車,可能會在 2018 年上市銷售,可容納兩人,空中最大巡航速度為每小時 200 公里,地面最大巡航速度為每小時 160 公里。國防高階研究計劃局的 Transformer 計劃耗資 6500 萬美元,已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其他公司簽訂合同,以開發也可以在道路上行駛的飛機。
« 上一頁 1. 懸浮滑板 | 本週,《回到未來,第二部》與現實相遇 | 下一頁 » 3. 人工智慧 |
圖片來源:Jon Simon/IBM 特約照片服務
人工智慧 電影中: 馬蒂、博士和比夫與不同的電腦小工具對話,電腦智慧地回應。
我們現在在哪裡? 人工智慧無處不在——想想:Siri,iPhone 上的個人助理,或沃森,IBM 的超級計算機,它曾在《危險邊緣!》節目中擊敗人類選手。兩者都是“深度學習”的例子,其中計算機透過像人腦一樣運作的人工神經網路吸收和處理資訊。谷歌製作了一個人工智慧程式,將最近學習的物件(動物)與舊資訊(雲)相結合,以 創作 藝術品。有吸引力但不精確的結果表明,該程式像人腦一樣處理資訊(儘管不如真正的人類那麼好)。IBM 正在開發 Chef Watson,以根據人類的味覺資訊 建議食譜和膳食。一個名為 Modernizing Medicine 的 基於 Web 的應用程式 供醫生使用,它可以處理資料集以推薦疾病治療方案,而 RealDoll 是一家生產性玩偶的公司,正在嘗試使用人工智慧功能使其產品 更具響應性。儘管當前的人工智慧應用似乎以消費者的需求為核心,但包括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在內的一些人 擔心 智慧機器會接管一切。
« 上一頁 2. 飛行汽車 | 本週,《回到未來,第二部》與現實相遇 | 下一頁 » 4. 指紋生物識別技術 |
圖片來源:©iStock.com
指紋生物識別技術 電影中: 20 世紀 80 年代的詹妮弗被困在 2015 年的家中,她難以應對沒有門把手的門。博士告訴她,門會識別她的指紋並開啟。
我們現在在哪裡? 自 至少公元前 500 年 以來,生物識別技術一直被用於識別個人身份。20 世紀 90 年代計算機軟體和網路的進步使得能夠將數字指紋收集到龐大的資料庫中,這導致了指紋識別軟體在智慧手機、政府機構和高安全性環境中的廣泛應用。Apple Pay 提供了一種透過 iPhone 的指紋 ID 在 Apple 數字商店進行購買的方法,並且還有 類似的系統 適用於某些型號的 Android 手機。
« 上一頁 3. 人工智慧 | 本週,《回到未來,第二部》與現實相遇 | 下一頁 » 5. “核聚變先生”/生物燃料 |
圖片來源:Macmillan/MARS
“核聚變先生”/生物燃料 電影中: 在訪問未來之後,德羅寧汽車返回時由一個圓柱形能量源驅動,稱為“核聚變先生”。博士多次向其中投入陳啤酒和香蕉皮。
我們現在在哪裡? 這種形式的能量是由在數百萬攝氏度下發生的核聚變反應產生的,但“核聚變先生”似乎在室溫下工作。這種“冷”核聚變從未實現過。也沒有由有機材料驅動的核反應堆,儘管使用玉米或其他有機材料製成的乙醇的內燃機正變得越來越普遍。美國聯合航空公司 最近購買了 一家煉油廠,為其飛機供應完全由城市固體垃圾製成的航空燃料,阿拉斯加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和英國航空公司已宣佈計劃在未來兩到五年內開始使用生物燃料。但到目前為止,從核聚變中產生源源不斷的能量只存在於電影中。
« 上一頁 4. 指紋生物識別技術 | 本週,《回到未來,第二部》與現實相遇 | 下一頁 » 6. 電子視覺顯示器 |
圖片來源:©iStock.com
電子視覺顯示器 電影中: 視覺小玩意和顯示器在電影想象的 2015 年無處不在。鯊魚的動畫全息圖為電影續集《大白鯊 19》做廣告。馬蒂在他家客廳的平板電視上同時觀看不同的頻道。在 20 世紀 80 年代主題的餐館裡,機器人服務員以平板顯示器的形式出現。
我們現在在哪裡? 您可以在家中的平板電視上觀看馬蒂和這部電影,這證明它的願景非常準確。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使用有機發光二極體 (OLED) 技術來生成影像,製造商正在 試驗 更薄、更靈活的材料,用於新產品——如織物或窗戶。更高的畫素密度是另一個趨勢;摩托羅拉的 Droid Turbo 智慧手機 具有 每英寸 565 畫素的超高密度螢幕解析度,而三星 Galaxy S6 將 其解析度提升至 577。高畫素密度電視是下一個前沿領域。智慧眼鏡(如谷歌眼鏡和其他眼鏡)專注於“增強現實”,其中使用者的即時、真實世界體驗透過計算機生成的互動式資訊得到增強。
« 上一頁 5. “核聚變先生”/生物燃料 | 本週,《回到未來,第二部》與現實相遇 | 下一頁 » 7. 網際網路 |
圖片來源:©iStock.com
網際網路 電影中:一種簡陋的網際網路,以街角和麥克弗萊 2015 年家中的傳真機的形式,以電子方式傳遞訊息和資訊。在一個場景中,馬蒂在他的客廳裡透過傳真被解僱。
我們現在在哪裡? 有限的網際網路始於 20 世紀 60 年代,而更大的網路在 1995 年完全向商業流量開放。此後不久,流量開始以每年 100% 的速度增長。今天,“物聯網”描述了物理物件和裝置與虛擬網路日益增長的整合——例如,起搏器、家庭恆溫器或遠端控制的自動駕駛汽車——這可能會提高效率併為使用者帶來經濟效益。當然,使用者的個人資料現在更容易受到駭客的攻擊。
« 上一頁 6. 電子視覺顯示器 | 本週,《回到未來,第二部》與現實相遇 | 下一頁 » 8. 行動電話 |
圖片來源:Jana Blaáková/MARS
行動電話 電影中: 馬蒂的家鄉在 2015 年的每條街道上都設有電話亭,這意味著它的公民有能力隨時打電話或被叫。
我們現在在哪裡?回到未來,第二部 準確地預測了我們持續的互聯互通,儘管今天的蜂窩裝置比電話亭更容易攜帶。當這部電影製作時,行動電話剛剛進入消費市場。第一款商業銷售的型號 摩托羅拉 DynaTAC 8000x,充電需要 10 小時,電池續航時間為 30 分鐘,1984 年釋出時的售價為 3,995 美元。從那時起,技術迅速發展:第一款黑莓手機於 2003 年釋出,第一款 iPhone 於 2007 年釋出,第一款 Android 作業系統手機於 2008 年釋出。現在,開發人員正在研究 可彎曲或可摺疊的觸控式螢幕、僅在 Wi-Fi 網路上執行的系統、更好的電池續航時間 和太陽能供電型號。
« 上一頁 7. 網際網路 | 本週,《回到未來,第二部》與現實相遇 | 下一頁 » 9. 仿生植入物 |
圖片來源:美國海軍大眾傳播專家 3 級特拉維斯·K·門多薩/釋出
仿生植入物 電影中:在馬蒂和博士與格里夫發生爭執後,博士評論說:“他的仿生植入物中有一些短路。”
我們現在在哪裡? 與物聯網一樣,人體與機器之間的介面正變得越來越緊密。政府機構、研究機構和私營公司正在開發旨在與人體整合的硬體-軟體組合,以便殘疾人可以恢復感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可以克服他們的症狀。最早的例子之一是耳蝸植入,這是一種透過外部麥克風利用聲頻並將它們傳輸到聾人的聽覺神經,從而恢復一些聽力功能的裝置。大約有 100 名盲人 植入了使用類似技術的裝置,並且他們的一些視力得到了恢復。深部腦刺激使用植入大腦的電極來 操縱 負責與帕金森病相關的震顫的神經元。美國、美國、冰島 和 瑞典 的患者正在使用腦控假肢,包括肢體、腳和手。研究人員正在研究 可穿戴機器人套裝 的原型,這種套裝可以讓癱瘓的人在用頭盔中佩戴的感測器控制套裝的運動時,感受到行走的感覺。
« 上一頁 8. 行動電話 | 本週,《回到未來,第二部》與現實相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