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的作用——以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的方式

美國疾控中心正在強調流感疫苗如何將病毒從“狂野變為溫和”

Image focused on a healthcare worker's hands prepping a vaccine for their patient, elderly Asian woman, waiting in the background

就像時鐘一樣準時:首先是清爽的秋風,然後是公共衛生部門推動接種流感疫苗。但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今年的宣傳資訊可能與以往的疫苗接種季略有不同。該機構發起了一項名為“狂野變為溫和”的宣傳活動,該活動使用可愛的小動物來說明疫苗如何馴服流感,將其強度從大象或獅子的水平降低到老鼠或小貓的水平。

對於那些習慣於更直白地談論疫苗的人來說,這種框架可能會讓他們感到驚訝:要麼接種疫苗,要麼生病。“狂野變為溫和”旨在更誠實、更細緻地描繪流感疫苗的好處,科學家們長期以來已經認識到,流感疫苗在減少嚴重感染方面比完全預防感染更有效

坦普爾大學的社會和行為科學家莎拉·鮑爾·巴斯說:“我們傾向於對疫苗採取一種非黑即白的態度,即‘如果你接種了疫苗,它會讓你免於感染那種特定的疾病’。”她專注於健康和風險溝通。“好處是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資訊;壞處是它不一定能傳達疫苗的現實,即有時即使你接種了疫苗,你仍然會感染那種疾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疫苗提供的保護程度取決於它針對的疾病。範德比爾特大學傳染病學教授威廉·沙夫納說,對於某些疫苗,例如麻疹和脊髓灰質炎疫苗,非黑即白的方法基本上是正確的。如果您在兒童時期接受了標準疫苗接種方案,那麼您感染這些特定疾病的機率非常小:每種疾病約為 1%。

但流感的工作方式不同。麻疹和脊髓灰質炎是靜態病毒,而流感病毒會定期變異,即使免疫系統已經過訓練可以透過先前的感染或疫苗接種來識別病原體,它仍然可以逃避免疫系統。此外,流感是一個病毒家族,通常在美國接種的流感疫苗僅針對四種毒株。這些毒株是根據在北半球流感季節開始前六個多月在南半球流行的毒株選擇的。選擇要針對的毒株是一場猜測遊戲——科學家們並不總是能贏。

這些因素使流感疫苗在預防疾病方面的記錄參差不齊——至少對於未經訓練的人來說是這樣。“在匹配良好的季節,我們看到接種疫苗者中的[風險降低]數字始終在 40% 到 60% 的範圍內,”美國疾控中心流感部門傳播副主任艾琳·伯恩斯說。“我認為公眾的看法可能是,這不那麼令人印象深刻。”

人們可能會因為 perceived “低”保護而對接受疫苗猶豫不決。“人們普遍認為流感疫苗不起作用,”她說。“人們認為,如果他們接種了疫苗,然後又生病了,那就是疫苗失敗了。”

但沙夫納說,這並不是對公共衛生專家期望流感疫苗實現的目標的準確看法,他補充說,多年來他一直鼓勵資訊傳遞的轉變。輕度流感主要發生在呼吸道,疫苗誘導的防禦在那裡不太有效,因為它們無法到達粘膜表面,例如,在你的鼻子裡,他說。病毒可能首先進入你的身體並引起流感的輕微症狀,如流鼻涕——因此疫苗接種對這些感染沒有太大作用。

相反,疫苗會產生在身體更深處(例如,在心臟、肝臟和腎臟中)活躍的防禦,並可以阻止病毒潛入器官,在那裡它可能導致嚴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感染。對於流感,疫苗接種的目的不是減少總體感染,而是減少每年在美國由該疾病引起的數十萬例住院和數萬例死亡

伯恩斯說,“狂野變為溫和”運動旨在反駁流感疫苗不起作用的觀點,並更準確地理解疫苗的目的。“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重置這些期望,”她說。她並不擔心宣傳流感疫苗不能提供完全保護的事實會降低疫苗接種率,因為人們對其失敗的看法已經非常普遍。

“狂野變為溫和”方法還解決了另一個常見的誤解:流感不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德克薩斯大學西南分校奧唐奈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家兼院長薩德·奧默說,疾控中心的科學家們“正在強調疾病的嚴重性,但又不會嚇唬人們,他們正在賦予[人們]權力”。“他們說,‘它可能很狂野,但你可以讓它變得溫和,因為你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密歇根大學的醫生和醫學史學家霍華德·馬凱爾說,他看到了公眾對疫苗的總體看法發生了巨大轉變。“如果你在 20 世紀 40 年代、50 年代和 60 年代長大,疫苗就像一份禮物,”馬凱爾說。他還指出,當時的疫苗主要針對兒童,這與現代流感疫苗不同,現代流感疫苗的年度宣傳活動針對所有成年人。

現在,公眾對疫苗的總體看法更加中立——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非常懷疑——而且觀點也出現了政治兩極分化。“我們對科學和醫學中的任何錯誤[或]任何不完美之處的容忍度也降低了,”他說。

與此同時,美國疾控中心一直在努力向一些美國人推銷新冠疫苗——特別是每年秋季提供的年度疫苗,就像流感疫苗一樣。坦普爾大學的巴斯說,新冠疫苗也遭受了與流感疫苗相同的無效認知,原因也類似

伯恩斯說,“狂野變為溫和”運動的出現獨立於該機構的新冠疫情經驗,儘管自疫情的第一個冬天以來,流感疫苗的接種率略有下降。“人們仍然比對新冠疫苗更願意接受流感疫苗,”她說。

儘管如此,公共衛生官員承認,有些人永遠不會接種流感疫苗,他們正在專注於疫苗教育,這將有助於提高猶豫不決的人的接種率。“你開展這些宣傳活動時就知道,你永遠不可能讓 100% 的人接種疫苗,”巴斯說。“你真正瞄準的是中間的龐大群體,他們可能會因為正確的資訊或正確的傳播者而更有可能接種疫苗。”

從這個意義上說,“狂野變為溫和”是對流感疫苗本身的一種出色的體現,流感疫苗不能預防所有感染,但仍然可以減輕疾病的影響。“我們可以用這種疫苗做很多好事,”沙夫納說。“在我們等待完美的科學給我們帶來完美的流感疫苗的同時,我們可以將狂野變為溫和。完美的疫苗尚未到來。讓我們用我們今天擁有的疫苗做到最好。”

Meghan Bartels 是一位常駐紐約市的科學記者。她於 2023 年加入大眾科學,現在是該雜誌的高階新聞記者。此前,她在 Space.com 擔任作家和編輯超過四年,並在新聞週刊擔任科學記者近一年,主要關注太空和地球科學。她的作品也曾發表在 Audubon、Nautilus、AstronomySmithsonian 等出版物上。她畢業於喬治城大學,並在紐約大學的科學、健康和環境報道專案獲得了新聞學碩士學位。

更多作者 Meghan Bartels 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