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行星革命 25 週年

天文學家在四分之一個世紀前證實了首批太陽系以外的行星

這張藝術家插圖展示了環繞脈衝星 PSR B1257+12 執行的三顆已知行星。最外層的兩顆行星,現已正式命名為 Poltergeist 和 Phobetor,是首批得到證實的系外行星;它們的發現於 1992 年 1 月宣佈。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系外行星 革命在 25 年前的今天開始了。

1992 年 1 月 9 日,天文學家亞歷山大·沃爾茲森 (Alex Wolszczan) 和戴爾·弗雷爾 (Dale Frail) 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宣佈發現了兩顆行星,它們環繞著一顆密度極高、快速旋轉的恆星殘骸執行,這顆殘骸被稱為脈衝星。

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現:雖然最近發現了幾顆外星世界的“候選者”,但沃爾茲森和弗雷爾首次證實了太陽系以外存在行星。[相簿:最奇異的外星行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觀點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從一開始,這樣一個系統的存在就預示著其他恆星周圍的行星一定很常見,並且它們可能以各種各樣的結構存在,這在我們對太陽系的瞭解基礎上是無法預測的,”沃爾茲森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寫道,他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贊助的“為系外世界命名”競賽中寫了一篇關於脈衝星行星的註釋

這顆被稱為 PSR B1257+12 的脈衝星距離地球約 2,300 光年,位於室女座。沃爾茲森和弗雷爾使用位於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探測到的這兩顆具有歷史意義的行星,其質量都約為地球的四倍。一顆行星繞脈衝星一週需要 66 天,而另一顆行星的軌道週期為 98 天。

1994 年,沃爾茲森和他的同事馬切伊·科納茨基 (Maciej Konacki) 在同一顆脈衝星周圍發現了第三顆行星。這個世界的週期為 25 天,是已知質量最小的系外行星;它的質量僅為地球衛星月球的兩倍。

這三個奇異的世界長期以來被稱為 PSR1257+12b、PSR1257+12c 和 PSR1257+12d(其中“b”是最內層的行星,“c”是中間的行星,“d”是最外層的行星)。但在 2015 年,為系外世界命名競賽將其正式名稱更改為 Draugr、Poltergeist 和 Phobetor。

系外行星科學的另一個重要里程碑出現在 1995 年 10 月,當時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米歇爾·麥耶 (Michel Mayor) 和迪迪埃·奎羅茲 (Didier Queloz) 宣佈發現了“熱木星”飛馬座 51 b,這是已知的第一顆繞類太陽恆星執行的外星行星。從那時起,發現成果就源源不斷。

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於 2009 年 3 月發射升空後,發現速度飛速提升。開普勒透過注意到軌道行星從航天器的角度穿過宿主恆星表面時引起的微小亮度下降來探測系外行星。迄今為止,開普勒使用這種“凌日法”發現了 2,330 顆已證實的系外世界,約佔已知 3,500 多顆系外行星的三分之二。

開普勒的觀測還表明,平均而言,銀河系中的每顆恆星都至少擁有一顆行星。此外,這些數萬億顆行星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可能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帶”中,即距離恰到好處的範圍,液態水可能存在於行星表面。

因此,僅僅在系外行星科學起步四分之一個世紀後,天文學家們正在競相在該領域取得劃時代的發現——第一顆真正的“外星地球”,也許還有證據表明我們的星球不是唯一支援生命的星球。

版權所有 2016 年 SPACE.com,Purch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授權,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本材料。

邁克·沃爾 自 2010 年以來一直為 Space.com 撰稿。他關於尋找外星生命的書《外面的世界》於 2018 年 11 月 13 日出版。在成為科學作家之前,邁克爾曾擔任爬蟲學家和野生動物生物學家。他擁有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博士學位、亞利桑那大學的學士學位以及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科學寫作研究生證書。

更多作者:邁克·沃爾

SPACE.com 是太空探索、創新和天文學新聞的首要來源,記錄(並慶祝)人類在最終前沿的持續擴張。

更多作者:SPAC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