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誤解了“二分點”

二分點並非晝夜時長相等的時刻。實際上,它更為微妙,但同樣壯麗

Country road in fall with sun beams

九月二分點快樂!或者,正如我們在赤道以北所說,秋分快樂!

在9月23日星期六,UTC 時間上午 6:50(美國東部夏令時凌晨 2:50 或太平洋夏令時星期五晚上 11:50),太陽將直射地球赤道,天文學家正是以此來定義二分點的。

(在這個話題中,季節、月份和名稱有點令人困惑,因為地球是一個傾斜的球體,南半球的季節與北半球的季節相反。在本文中,我將帶有我自己的偏見,使用北半球的名稱和日期。如果你住在赤道以南,首先,恭喜你;南半球的天空遠勝於北半球。那裡有更多有趣的事物可看。但是,只需在閱讀時將季節反轉,日期加上六個月,你就會明白的。)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在某些方面,定義二分點不是什麼比描述它是什麼更容易。

例如,它不是晝夜時長相等的時刻。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而且是可以理解的。問題就出在名稱本身:“二分點(equinox)”意味著“夜晚相等(equal night)”,暗示白天和夜晚各有 12 小時。但事實證明,由於一些有害的物理事實,它們只是大致相等。

其中首要的事實是我們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測量白天時長。當太陽的最頂端升出地平線時,白天開始,但直到太陽的最頂端沉入地平線以下時,白天才會結束。如果我們以太陽中心突破地平線為白天開始和結束的測量標準,那就沒問題了;白天和夜晚將被均等地劃分。但實際上,白天開始得稍早,結束得稍晚,因此比夜晚更長。這種差異是太陽在地球天空中移動自身直徑所需的時間,大約為兩分鐘。因此,即使在二分點,白天也比夜晚略長。

但還有更多!地球空氣就像一個透鏡,會彎曲來自太陽的光線,就像勺子放在半杯水中看起來是彎曲的一樣。這種光學效應被稱為折射,當太陽在地平線上時(因此其光線穿過最多的空氣),折射最為強烈。陽光的彎曲方式使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它,即使太陽本身實際上已經物理性地落到地平線以下。這本質上是一種海市蜃樓。如果地球沒有空氣,這不會成為問題(儘管會帶來其他令人不適的後果)。但這確實意味著,即使太陽在技術上仍在在地平線以下,你也會看到太陽昇起,並且當你看到太陽完全落下時,它實際上已經在地平線以下一段時間了。這為白天時長增加了幾分鐘,使得在表面上晝夜平分的二分點,白天比夜晚更有優勢。

確實一些日子,在考慮了這些因素之後,白天和夜晚的時長確實相等。其中一天發生在三月二分點前幾天,另一天發生在九月二分點後幾天。這兩個時期被恰如其分地(如果有點令人困惑地)稱為 晝夜均時點(equilux),或“光照相等”。

順便說一句,您知道一個完整的晝夜迴圈被稱為 晝夜週期(nychthemeron) 嗎?這只是一個有趣的題外話,因為我喜歡這樣奇怪的詞。

好的,以上就是二分點不是什麼。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呢?

如果你在教室裡見過地球儀,你就會注意到它是傾斜的,北極不是直指上方,而是傾斜了一個角度:具體來說是 23.5 度。 這代表了地球的軸向傾斜,天文學家稱之為黃赤交角,相對於地球繞太陽的近圓形軌道的平面。(另一個有趣的事實:火星和土星的傾斜度也大約相同。)

這就是我們四季的原因!地球的軸在太空中保持固定,並在繞太陽執行時始終指向同一方向。每年大約在 6 月 21 日,地球的北極達到其朝向太陽的最大傾斜度。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太陽在天空中的路徑使其在一年中達到地平線以上的最高點,從而形成一年中最長的白天,併為太陽提供最長的時間來加熱地面。許多人認為這是夏季的開始,而這種現象正是(至少在北半球)我們將一年中的這個時候與溫暖和陽光聯絡起來的原因。

六個月(半個軌道)後,北極朝向遠離太陽的最遠方向傾斜,併發生相反的效果。我們的恆星在天空中的路徑較低,白天較短,太陽加熱最少。這就是我們有冬季的原因。

二分點大約發生在上述兩個時間點的中間,此時地球的軸指向與太陽成 90 度角的方向。那時,連線地球中心和太陽中心的直線將直接穿過地球赤道。在夏季,這條線將穿過赤道以北,而在冬季,它將穿過赤道以南。

另一種視覺化方法:從地球上看,我們看到太陽昇起,沿著天空劃過一道弧線,然後落下。在夏至,這條弧線達到最高點,在其頂點,太陽達到其最北的位置。在接下來的六個月裡,弧線降低,頂點向南地平線移動。

如果你測量從 12 月到 6 月弧線頂點的向北移動,你會發現它在二分點移動最快,而在即將到達向北頂點時移動最慢。在那一天,它的移動似乎停止然後反轉,並再次向南移動。因此,那一天被稱為至日,意思是“太陽停止不動”。

這種移動也會影響太陽昇起和落下的位置。如果你在冬至拍攝一張太陽昇起的快照,你會看到地平線上的那個點位於正東方向的南方。每天,那個點都會稍微向北移動一點。在春分,太陽從正東方升起,最終,在夏至,它會從全年最偏北的正東方升起。

這種移動的速度在一年中也會發生變化!在冬至之後,太陽地平線頂點向北推進的速度非常緩慢,幾乎難以察覺。到了二分點,那個點移動得非常快,而且每天早上太陽昇起的位置都有明顯不同。然後它又開始減速,到了夏至,它的運動再次變得幾乎難以察覺。

這影響了白天在四季中消長變化的速率。冬至過後,白天時長每天都在增加,但起初增加的量很小。這個量每天都在增加,直到二分點,此時白天可能比前一天長几分鐘。然後,隨著地球掠過其軌道的另一半,趨勢會反轉。白天時長的增加速度減慢,直到在夏至達到最大值。

我認為,這種微妙但強大的效應是夏季和冬季似乎持續很長時間的原因之一;在至日附近,白天時長的變化不大。但在春季和秋季,它的變化要快得多,這使得這些季節具有更短暫的感覺,這不僅僅是你的感覺,而是根植於我們世界最深層的基礎。

我能感覺到秋天來了。白天越來越短,夜晚越來越涼爽,一些樹葉已經染上了金色。我不介意冬天——那時獵戶座是可見的,漫長而黑暗的夜晚充滿了天文樂趣——但我也知道,始終有多個微妙的週期在運作。地球仍在繞太陽旋轉;天體時鐘不停地滴答作響;很快,一切都將再次改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