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稱肥胖症是一種“全球流行病”。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三分之二的美國成年人和三分之一的學齡兒童超重或肥胖(定義為極度超重)。這些比例一直在急劇上升。從1960年到2002年,超重和肥胖成年人的人口增加了約50%,而兒童的相應增長為300%。更糟糕的是,其他國家的肥胖率正在迅速接近美國。
是什麼導致了這種流行病,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研究人員給出了一些初步答案,這些答案與普遍的看法背道而馳。他們認為,肥胖症的增加可能是環境變化的結果,這些變化誘使我們養成不健康的習慣,並傾向於壓倒我們抵抗過度消費和屈服於高脂肪食物的心理防禦機制。事實上,環境暗示會加劇任何將食物作為緩解緊張神經或悲傷的內在傾向。因此,許多健康專家提倡立法——例如,對垃圾食品徵稅——以促進健康飲食。其他人則試圖幫助個人改變他們直接的飲食環境,以阻止暴飲暴食。
肥胖症的誤解
許多人,包括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認為肥胖症可以簡單地歸因於缺乏自制力或意志力。肥胖者通常確實無法充分控制自己的飲食。但缺乏自制力僅僅是一種描述,而不是一種解釋。仍然需要解釋的是為什麼他們無法行使自制力。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以示支援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醫生經常告訴他們的肥胖患者限制飲食。減肥書籍、健康雜誌和網站上的文章以及商業減肥計劃也鼓勵人們少吃多運動。不幸的是,基於自制力的方法似乎效果不佳。隨著減肥書籍的銷量最近攀升——從2005年的360萬冊增加到2007年的480萬冊——肥胖症也隨之增加。此外,在減肥計劃中瘦下來的人中,三分之二的人在一年內體重反彈,幾乎所有人在五年內都恢復了體重。
對肥胖症增加的其他解釋基於基因和心理因素。許多人確實因為他們的基因構成而容易體重增加。但基因因素無法解釋社會中肥胖症患病率的急劇增加。與體重相關的種群內的基因在50年內不會發生明顯變化。一些心理因素也可能在肥胖症中發揮作用,包括衝動性、焦慮以及某些人在負面情緒狀態下進食的傾向。但在這裡,也沒有理由相信這些特徵在近幾十年變得更加普遍。因此,基因和心理因素無法解釋肥胖症的上升。
有毒環境
大量研究的結果支援以下結論:環境暗示對我們的飲食行為施加著強大的影響。與生物因素不同,我們的營養環境在過去50年中確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各種出版物中,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凱利·D·布朗內爾使用“有毒環境”一詞來指代這種新的飲食氛圍,其特點是普遍暴露於能量密集、大量營銷、廉價且廣泛可及的食物,並伴隨著缺乏體育鍛煉。
1995年,美國醫學研究所的一份報告為未來的工作奠定了基礎,該報告得出結論,肥胖問題的根源“必定在於強大的社會和文化力量,這些力量促進了高能量飲食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 最近的研究證實了這一說法。布朗內爾推測,這些力量包括快餐店的爆炸式增長、餐廳份量越來越大、“自助餐”的盛行、銷售高熱量零食和飲料的迷你市場的激增、學校與快餐和軟飲料公司簽訂合同以在學校食堂銷售其產品,以及廣泛而強大的食品廣告。
鑑於環境對肥胖症的重要性,包括布朗內爾在內的許多研究人員認為,我們需要新的法律和社會政策來對抗肥胖症。例如,布朗內爾有爭議的提議建議,監管針對兒童的食品廣告,禁止學校出售快餐和軟飲料,並補貼健康食品。
正如菸草稅所證明的那樣,稅收是另一種可能有效減少有害產品消費的方法。布朗內爾和現任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托馬斯·弗裡登主張對肥胖症的最大貢獻者之一徵稅:含糖飲料。最近,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建議徵收此類稅款以幫助對抗肥胖症。儘管主要的軟飲料公司強烈反對這種稅收,但該提案現在已提上國家議程。
康奈爾大學研究員布賴恩·萬辛克及其同事發現,我們個人飲食環境中的暗示也會對我們暴飲暴食的傾向施加壓力。基於這些發現,他們提出了各種改變我們環境的方法,以影響我們少吃。例如,他們建議減少份量,將誘人的食物放在看不見的地方,永遠不要直接從包裝中吃東西,並要求服務員將薯條或麵包從餐桌上移走。
分析環境影響對肥胖症的力量可以為減輕其有害影響和鼓勵終生健康飲食提供許多實用的建議。而且由於肥胖症是一個蔓延到全球許多角落的嚴重問題,我們必須探索一切可能的途徑來降低其患病率。
注意:本文最初的標題為“環境與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