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落格

要檢視更多來自SciAm Observations的帖子,請訪問www.SciAm.com/blog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獲得諾貝爾獎?盡情發揮!

作者:Philip Yam,2007年10月19日釋出

作為一名資深的科學記者,我已經學會了對詹姆斯·沃森說的話持保留態度。即便如此,我還是被他最新言論的離譜程度驚呆了。沃森因其遺傳學研究而備受讚譽,他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發現的DNA雙螺旋結構無疑值得獲得諾貝爾獎。但也許這就是問題所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看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對於大多數研究科學家來說,獲得諾貝爾獎是成功的頂峰,是需要智慧、奉獻精神、運氣和雄心(而且不要太胖,沃森會說,因為胖人不求上進)的終極目標。一旦瑞典國王將獎章掛在你的脖子上,生活就會變得美好——人們想聽你講話,向你提供聲望很高的職位,並且更傾向於滿足你的願望。

值得稱讚的是,一些科學家抓住機會來解決非常“異類”的研究。馬丁·珀爾在199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不久,就啟動了一個尋找“自由夸克”的專案。傳統觀點認為不可能存在這種東西——夸克必須束縛在它們構成的粒子中——但一些科學家推測,一些夸克可能在大爆炸期間殘留了下來。珀爾認識到找到這些夸克的可能性很小,但這是一個他可以做的專案,因為他獲得了諾貝爾獎。研究生這樣做無異於職業自殺。

其他研究人員則逃避榮耀。布賴恩·約瑟夫森發現了超導電子可以跳過狹窄勢壘的量子效應,但他轉而去研究神秘主義和通靈現象。(不過,他的問題可能更深層;沒多少人會選擇塔可鍾作為[免費]午餐會議地點。)

在詹姆斯·沃森過去幾十年發表了關於女性、同性戀者和肥胖者的荒謬言論之後——現在他又決定與電晶體開發者、優生學倡導者、捐精者威廉·肖克利攜手合作,我記得肖克利曾將他的孩子不夠天才歸咎於他妻子的基因。作為一名遺傳學家,沃森在種族和智商問題上發表高論的資格可能比肖克利更勝一籌。但這仍然不能使他成為智商研究方面的專家。誠然,黑人的智商分數歷來比白人低15分。一直以來爭論不休的是,這在多大程度上與遺傳有關,又在多大程度上與環境有關。詹姆斯·弗林等智力研究人員發現,智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這表明環境影響很大。菲利普·拉什頓和琳達·戈特弗雷德森等其他人則表示,資料至少與遺傳論證一樣符合環境論證。我不想再次陷入關於智商的全面討論——我們在這本雜誌中已經報道了很多次(例如,參見“未解決的分數”[2007年2月]和我們的智力特刊[《大眾科學》特刊,1999年冬季])。但既然我已經說到這裡,我想問遺傳論者一個問題:你們如何將基因解釋與子宮條件(一個關鍵的環境因素)分開?

沃森沒有深入研究智商研究的泥潭,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隨意的觀察者。據報道,由於非洲大陸的智力測驗分數較低,他對非洲大陸的前景感到悲觀。什麼——文化衝突、宗教態度和貪婪不重要嗎?當你看看現在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事情時,這很難站得住腳。

然而,由於他的諾貝爾獎和作為遺傳學家過去的成就,沃森的話語具有了超出其應有意義和分量的意義。獲得諾貝爾獎賦予了巨大的權力。可惜沃森沒有像斯坦·李那樣認識到,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大眾科學雜誌 第298卷 第1期這篇文章最初以“編輯部落格”為標題發表在《大眾科學》雜誌 第298卷 第1期 (), p. 34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108-34a
© .